教学《海思》有感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我教学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梁衡的《海思》这节课,整堂课下来觉得比较满意,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充分发掘能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自主更正、自主评价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动起来,课堂才能动起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种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探索与激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引导学生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出发,谈自己感受。
  如导入环节中,我把课文标题《海思》写在黑板上,然后抛出问题,如果让你写一篇命题为《海思》的作文你们准备写哪些内容呢?课堂上立刻热闹了起来,各人有各人的设想,学生们踊跃回答,有的说写海边的生活,对海的思念,有的人说写海边风景,对生活的思考,这时再抛出另一个问题:这个“思”字在文本中究竟是“思念”,还是“思考”呀?问题再次激起学生探究兴趣与好奇心,前一个问题初读课文便可应证,第二个问题成为了这节课师生共同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由于有了探究的需要,自始至终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中,学习就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应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探究实践的气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有了探究的意识,而没有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不注重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学生不会动起来,课堂也不会动起来。如果不把以前的知识体验用在实践中,不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也不会活起来。落实在本教案第二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朗诵七年级冰心《纸船》,并让学生回忆归纳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语调、语速,弄清朗读思路(怎样读一为什么这样读一感情倾向),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相互品评、纠正、评价。这样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归纳朗读技巧。就能让学生在思践中自己摸索捕鱼方法,自己去捕捉智慧之鱼。
  
  三、主导有力度,‘自主有方向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一节课几个环节调度穿插若不及时,主导就没有力度,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就如同没头苍蝇失去方向。新课程强调老师该主导时就主导,为学生自主学习而主导,不该导时就不导。应导之有的,导之有法,导之有度,导之有情,导得学生开窍。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在品一品这个环节,我对品的内容作了明确表述:你所选的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内容?从哪个角度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哪个词用得好?这样品的学生在自主品的时候方向明确,语言的品析就有话可说,有据可查,评价的学生,也就能够做到评价到位。再如问一问环节,我也作了明确提示:你的问题可以就文章内容、主旨、构思、难以懂得句子等都可发问。师生共同质疑、共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们纷纷提问,有些问题的提出及学生自主解答,非常有价值,学生思维开出智慧之花,课堂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如:海有着怎样绝然不同的两种美?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为何独选择其中一种美?
  
  四、重实一个“实”字,呼唤真语文的回归
  
  曾经上公开课为了达到所谓“好”的效果,也曾花样百出,热热闹闹,其效果是课堂热热闹闹,下课一问,学生什么也不知道。要么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要么上成了政治课,真正是肥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责任地。课堂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实”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真实的语文课堂情景中进行,离开了真实的语文,语文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就都没有价值了。本节课我刻意追求一个实字,尝试真语文回归,在内容上我运用了想一想、写一写、读一读、品一品、问一问、谈一谈、练一练七个环节。
  1 注重老师的范读。夏丐尊指出,抓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这是文科教师的任务”。教师通过范读把语感传给学生,那腔调、那语气、那轻重缓急的处理无不暗示着语感,如“海啊,你,在我,心中”,学生几次读不到位,最后我范读将作者对海高度赞美激情,海在作者心目中地位读出来,注重颤音与拖音相结合,赢得学生一片掌声。
  2 在品析语言这一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语感操练”,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如“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这两个词可否换成“一点”、“丝毫”?这句话突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反思这堂课仍然有许多迷惑和不足,不知七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把语感教学与语文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知怎样让学生既学会语文又学语言,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知用什么方法能让学生隔着空间与时间与作者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考试中难度最大、对学生考查最全面的是作文,有的人平时反复作文考试时依然无从下笔,有的人下笔千言自我感觉良好,结果离题万里成绩不尽如人意,有人作文进入瓶颈阶段无法实现新的突破,作文时的种种问题成了考生面前的“拦路虎”,透过考生作文难的种种现象,其根源还是考生在考前准备不足,平时练习作文缺乏条理性、针对性和正确的理论指导,经常练习作文却还是写不好作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作文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法制性越来越强,但是一些犯罪活动仍然十分猖獗,尤其是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成为金融领域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性质恶劣的高频犯罪。再加上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很难区分,严重侵犯了国家的金融制度。基于此,阐述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区别的司法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可以达到普及法律知识,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必须充分重视识字。但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新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交往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媒体时代,大学必须加强文化自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文化的主动性,打造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的互动式宣
本文利用调整后的“V”值算法对52位北京人的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a、i、u、y、γ、(?)、ι/进行了较大样本的声学实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的“V”值算法能够充分准确
有时候,生命很脆弱,天灾人祸,种种意外,都可能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但在我们身边,总有一群“守护神”,随时准备与生命“赛跑”,不放过一丝挽救生命的希望。他们就是坚守在治病救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