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g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2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硬化组(n=201)和非动脉硬化组(n=81),监测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和心电图,观察两组血压,并计算两组的心率变异性相关性指标。

结果

动脉硬化组年龄[(60.2±5.2)岁]、体质量指数[(27.8±1.7)kg/m2]均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的(56.4±7.1)岁、(26.2±2.3)kg/m2(t=4.98、6.43,均P<0.05);动脉硬化组高血压病程[(11.3±1.0)年]显著性长于非动脉硬化组的(8.6±1.1)年(t=19.93,P<0.05)。动脉硬化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均显著性高于非动脉硬化组(t≥6.10,均P<0.05)。动脉硬化组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指标5 min心搏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正常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两个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以及24 h内相邻两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PNN50)分别为(105.7±5.1)ms、(96.8±12.5)ms、(41.4±8.5)ms、(28.5±4.7)ms、(10.2±3.1)%,均显著性低于非动脉硬化组的(127.3±4.8)ms、(139.0±13.4)ms、(48.2±7.3)ms、(34.9±5.0)ms、(13.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均P<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动脉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因此心率变异性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血压水平、体质量指数和脑血管功能积分(以下简称CVHI)的人群分布特征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比例。方法选取28 616例进行脑血管功能检测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身高、体质量、血压等信息,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血压、体质量指数、脑血管功能积分的差异,描述其人群分布特征。结果纳入研究对象总计28 616例,年龄范围11~99岁。男、女脑血管功能积分均值分别为(77.78±28.44)
1987年10月~1995年9月,我科收治颈部脊髓损伤患者21例.rn临床资料rn21例中男19例,女2例;年龄27~61岁;颈部直接受伤者9例,由头部伤致颈部脊髓伤者12例;影像学检查:摄颈椎X线平片
目的:探讨避免诱发产后出血的对策,提高分娩质量,确保孕妇安全。方法:回顾产后出血76例作不良事件处理,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利用根因分析法分析其产后出血根本原因。结果:发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经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40)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运动耐量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