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虚假新闻病理分析报告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hen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源差错。新闻记者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寻觅适合的消息来源,从中搜集为完成新闻选题所需的素材资料。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消息来源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消息来源上的差错大致可以归纳为5种类型:“编造消息源”、“来源境外媒体”、“匿名消息来源”、“单一消息源”和“来源网络的消息源”。
  网络谣言。互联网已经成为虚假新闻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渠道。目前,因为网络产生的虚假新闻有三种形式:报纸刊发新闻→网络媒体转载→广泛传播;微博首发→网络扩散;论坛、博客等发布不实信息、草根流言→传统媒体取材,在不经核实、不经求证或者难以核实和求证的情况下便发稿→网络媒体再次转载。
  误用数据。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数据是记者经常使用的报道方法。有些记者盲目迷信数据,为了达到报道目的,将随手拈来的数据写入新闻报道中;或者在运用数据时缺乏对数据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以致错误地解读数据,并将之传播出去。
  蓄意炒作。新闻报道的失实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做技術性失实,指新闻报道者没有弄虚作假的利益追求与主观动机,而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未能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对其进行如实报道所产生的失实。还有一类就是蓄意性失实,它是在主观上故意违背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公正的准则,制造轰动效应。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文,摘自2012年第1期《新闻记者》)
其他文献
从我院计算机数据中心调取2005年-2007年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共9种使用的处方,用限定日剂量法(defined daily dose,DDD)计算其消耗,进行分析。结果各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度前3位为司
新闻深度报道的特最在于,以社会热点问题为目标,以现实问题的解释为核心,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为手段。展现事件背景和事实内涵是新闻深度报道的前提条件,在全面而完善地构思、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