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上好化学实验课,除要做好实验药品和仪器准备之外,还要做好实验课的设计,包括实验课的引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和现象的预测、学生的活动等等。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实验课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索 创新
  一般而言,上实验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以及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论,并且也要注重实验的本身意义,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性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些物质的制取要通过实验来完成,上好化学实验课,对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就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要注重实验课导入
  实验课的导入是实验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表现高昂的探索精神,达到新课伊始,趣味横生的境界。如我在上氯气性质实验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一日三餐都要用到自来水,那么,大家知道自来水是如何消毒的吗?消毒用的是什么呢?它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做这一实验”,接着引入新课。用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自来水进行导入,使学生从日常的事物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准备好多套实验方案
  学生是活跃的主体,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而我们实验的本身意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单纯的实验往往只能起到验证实验结论的效果,而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自认为可行的方案。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有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的心理。故此,教师应考虑实际情况,准备多套方案供学生筛选。如在用实验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的金属性强时,有的学生以下方案可行:用铁钉和铜片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并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根据结果,用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金属做负极,或用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看是否能置换出铜来进行判断,或用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看能否产生氢气等;又如氯化氢制取实验中,尾气处理要防倒吸,我们课本防倒吸是用倒扣的漏斗,而有些学生可能会有其他不同的方法,比如用连接球形干燥管防倒吸,或用中间连接一个洗气瓶防倒吸等,因而,教师在事先根据应揣度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虑实验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这样,若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也就能对他的想法进行分析,指出不合理性或合理性,不合理的应说明理由,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要先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生猜测,然后才实验
  每做一个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看实验内容,并对所做的实验所可能的现象和结论进行猜测,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实验证明他们的观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必然全身心地投入,并怀着一定的目的进行,而不是简单地验证书本中已有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和他们的猜想符合,学生就有成就感,并体会成功的经验。如不符合,学生势必分析原因,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氯水中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许多学生的认为溶液会显蓝色,但经常会出现异常现象,就是溶液并不显蓝色,这时学生就会寻找原因,原因是氯水过量,将碘离子氧化成碘酸根离子,所以不会显蓝色,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对实验的认识。
  四、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有时甚至会提出打破常规的见解,包括对产物和现象的推导,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并一同和他探讨,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在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实验中,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案是加热碳酸,观察石蕊花的颜色变化。花由红色变为紫色,得到的结论是因为碳酸的分解,导致石蕊变紫色。而有学生就不那么认为,他们认为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案有缺陷。理由是有可能是碳酸的分解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碳酸没有分解,而是碳酸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又如,在验证“Na CO2”反应产物实验,让学生根据金属钠的性质,对产物进行大胆推断,因为金属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导致产物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如镁一样,产物是Na2O和C,而有的同学认为是Na2CO3和C,也会有些同学认为Na2CO3和CO,或认为是Na2O2和C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进一步进行探究。起到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和发展学生严谨求学的心理。
  五、要注重归纳和小结,谈实验体会
  每做完一个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写实验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更深刻,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就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若只是把实验做完就完事了,不进行总结,那么,这次实验成功的地方不能为以后的实验进行借鉴,而失败的地方反而在下次会重复,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当然,实验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摸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实验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厉亚.高中化学实验方法与技巧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的尝试。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 能力  化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呢?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
摘要:把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它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活力,从而打破了教室中的沉闷空气。过去主要是教师讲授,配以图表、演示等,部分学生的学习往往还是比较被动,注入式的教育方法仍比较普遍,而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启发式、讨论式、探索性的成份大大增强,对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大有好处,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教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要培养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素养和能力,还要给学生予以文化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然而,生物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一直是“小学科”,学校眼中的“豆芽科”,学生眼中的“副科”,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上好生物课,是我一直不断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参与 激发兴趣 促进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投入和参与是最深刻的活动机制,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部门和教师不懈地追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本文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
2013年11月16日早晨7时多,西安202路公交车上,一女孩坐在蓝色的座椅上。在制药厂站上来了一位老人,当时车上还有很多空位,女孩也就没起身。没想到那位老人走到女孩身边:提起她的衣服,让她站起来,给自己让个位置。因为老人说话并不客气,女孩感觉受到了侵犯,所以她并没有立刻给老人让座。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竟然指着女孩说她没素质,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道德,其间还夹带着很多不堪入耳的脏话。更让女孩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