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大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的力度,一大批国有企事业单位通过改制重组活力增强,资产盘活,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但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过程中,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成了一些人疯狂捞钱的“黄金时段”,据《检查日报》登载,某省检查机关2007年上半年查办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的职务犯罪大案78件中,涉案金额最大,涉案人数最多的案件均发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期间。分析造成改制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有国家政策不严谨,资产重组市场不足,交易不公开,市场化操作程度不够,有的改制企事业单位为改制后的经营故意留一手,更有参与改制的当权者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诸多原因,而这些原因最终能聚以成形,却是主管改制者对改制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监督不利,把关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导致某些不法之人和某些参预改制的企事业单位有机可乘。为此,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预防工作,加强对改制重组企事业单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与处理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做好改制重组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工作,加强对改制企事业单位改制全过程的内部审计工作,将事后审计扩展到事前、事中、事后,将会起到非常好的防范效果。
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内部审计工作在改制过程中,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上是中介评审机构所无法替代的。其具体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改制重组程序可以防范暗箱操作
对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过程实行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审视改制工作。内部审计虽然不直接决策,但将决策过程和结果纳入其监督之下,对不规范的决策方式,对损害国有资产的改制重组的行为及事项进行揭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改制过程透明化、市场化运作方式,这将对暗箱操作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二)对腐败分子可以起到威慑和遏制作用
腐败分子之所以敢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中饱私囊,除个人私心膨胀外,主要是钻监管不到位的空子,在实施上主要是利用国家改制重组政策漏洞借机侵占,权钱交易低估贱卖,暗箱操作转移、私吞等手段。腐败分子在侵占国有资产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上的作用导致一有时机就乘机而钻,加强改制全过程的内部审计,从头至尾将审计监督贯穿于改制过程中的各阶段,就如同给家中安上防盗门、电子眼、警报器,随时都可起到监控作用,可以很好地遏制改制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三)纠正改制过程偏差,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原企事业单位人员安置、资产重组、业务重组,由于是人在操作而且多数是原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在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掺杂个人好恶,特别是那些参与改制又将成为新公司股东或管理者的人,在处理国有利益和未来企事业单位利益及个人利益上时有出轨现象,如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隐瞒资产,高估或虚置债权。而内部审计中的一部分人员,一方面长期工作在改制企事业单位,对企事业单位的情况较为熟悉;另一方面通过全程的审计工作,对企事业单位资产了解程度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比决策部门更贴近实际,观察得更仔细,更现实。因此,对改制重组的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及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改制管理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漏,从而维护国有资产的利益,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四)对中介审计评估的结果进行监督验证
加强对中介评审评估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中介评审评估结果进行全面的验证,使其评审结果客观公证,在改制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项工作过去简单地由财政管理部门来完成。几年的实践证明,由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做这项工作从力度上不是很到位,而且也不可能做到位:其一,部门工作量较大;其二,受到知情程度的限制而将这项工作交由内部审计来配合完成,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加强改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全过程的审计监控,是优化国有资产有效配置,防止重新配置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党反腐倡廉的客观要求,更是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的必要保障。
三、如何做好改制重组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改制过程的内部审计是企事业单位特殊情况下特殊的内部审计形式,与改制重组过程中的中介评审相辅相成,有着中介评审无法比拟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做好改制重组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加强内审领导,严格工作程序,实事求是区分经济责任。
(一)加强内审领导是做好改制内审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主持改制的各个部门往往重视中介评审工作,而忽视内审工作作用,对内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内审工作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有的改制企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安排内审工作。因此,要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必须提高对内审工作在改制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加强对该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将内审工作贯穿于改制的全过程,其工作要列入改制工作程序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其次,内审部门要尽可能参与对改制分流方案的讨论和研究,站在第三方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提出审计部门对改制分流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其三,要重视内审工作成果,对内审提出的建议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其真正成为改制重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四,要给予内审工作反映问题的渠道,对重大的决策要有内审参与意见。
(二)严格内审工作程序,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对改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做到依法而审,依制而行,突出内审的制度性和权威性。在具体的审计实施当中,要充分发挥内审人员情况熟的优势,突出改制内审工作特点,特别是要针对易于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进行重点审计,有的放矢,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改制重组的工作程序。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资产清查要全面,产权界定要充分,防止转移和遗漏。通过对资产、负债清查,全面掌握改制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将在账与不在账的资产、负债以及资产、负债的质量、性质做出真实的描述,要严格按规定程序界定产权,对产权不清的都要暂界定为国有资产,为下一步资产评估和资产处置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二是要认真评价中介评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防止低估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转换、转让或出售,应本着科学、真实、公平的原则,以资产评估确认值为基础;也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在评估值基础上作适当浮动。内部审计要注意对中介机构出据的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对自认为不合理的或评估失实的给予说明,防止低估转移国有资产的行为。三是重点检查资产处置的合理性,防止权钱交易。资产处置是改制企事业单位至关重要的一环,许多改制企事业单位就是采取了文件对文件的资产处置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内部审计要把好资产处置关,重点做好监督工作。
(三)实事求是,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经济责任
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都是成立时间较长,领导班子更换频繁,计划经济年代遗留问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因此,在改制重组的内审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经济责任,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合理处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于一些人为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要坚决追纠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惩处;但对一些有利于改制重组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利于企事业单位今后发展的某些事实也要做客观分析。选配业务能力强,廉洁奉公的人从事审计工作,是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内审人员要深刻领会上级关于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的各项政策规定,包括改制分流各项优惠政策;资产评估、处置变现的有关规定;改制分流企事业单位资产损失、经济补偿金冲减国有资本金的有关规定;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翎+处理问题的规定;土地使用权的有关规定;债权、债务清理清偿、存续、比率分担的有关规定等,把握好政策界限,帮助改制企事业单位用足、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维护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正当权益和合法经济利益。此外,内审人员也要敢于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总之,在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中,内部审计要立足本职,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把关不设障,到位不越位,监督不失职,服务重实效”,既要发挥好监督的职能,又要搞好审计服务,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和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事业单位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大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的力度,一大批国有企事业单位通过改制重组活力增强,资产盘活,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但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过程中,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成了一些人疯狂捞钱的“黄金时段”,据《检查日报》登载,某省检查机关2007年上半年查办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的职务犯罪大案78件中,涉案金额最大,涉案人数最多的案件均发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期间。分析造成改制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有国家政策不严谨,资产重组市场不足,交易不公开,市场化操作程度不够,有的改制企事业单位为改制后的经营故意留一手,更有参与改制的当权者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诸多原因,而这些原因最终能聚以成形,却是主管改制者对改制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监督不利,把关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导致某些不法之人和某些参预改制的企事业单位有机可乘。为此,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预防工作,加强对改制重组企事业单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与处理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做好改制重组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工作,加强对改制企事业单位改制全过程的内部审计工作,将事后审计扩展到事前、事中、事后,将会起到非常好的防范效果。
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内部审计工作在改制过程中,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上是中介评审机构所无法替代的。其具体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改制重组程序可以防范暗箱操作
对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过程实行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审视改制工作。内部审计虽然不直接决策,但将决策过程和结果纳入其监督之下,对不规范的决策方式,对损害国有资产的改制重组的行为及事项进行揭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改制过程透明化、市场化运作方式,这将对暗箱操作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二)对腐败分子可以起到威慑和遏制作用
腐败分子之所以敢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中饱私囊,除个人私心膨胀外,主要是钻监管不到位的空子,在实施上主要是利用国家改制重组政策漏洞借机侵占,权钱交易低估贱卖,暗箱操作转移、私吞等手段。腐败分子在侵占国有资产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上的作用导致一有时机就乘机而钻,加强改制全过程的内部审计,从头至尾将审计监督贯穿于改制过程中的各阶段,就如同给家中安上防盗门、电子眼、警报器,随时都可起到监控作用,可以很好地遏制改制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三)纠正改制过程偏差,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原企事业单位人员安置、资产重组、业务重组,由于是人在操作而且多数是原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在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掺杂个人好恶,特别是那些参与改制又将成为新公司股东或管理者的人,在处理国有利益和未来企事业单位利益及个人利益上时有出轨现象,如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隐瞒资产,高估或虚置债权。而内部审计中的一部分人员,一方面长期工作在改制企事业单位,对企事业单位的情况较为熟悉;另一方面通过全程的审计工作,对企事业单位资产了解程度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比决策部门更贴近实际,观察得更仔细,更现实。因此,对改制重组的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及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改制管理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漏,从而维护国有资产的利益,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四)对中介审计评估的结果进行监督验证
加强对中介评审评估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中介评审评估结果进行全面的验证,使其评审结果客观公证,在改制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项工作过去简单地由财政管理部门来完成。几年的实践证明,由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做这项工作从力度上不是很到位,而且也不可能做到位:其一,部门工作量较大;其二,受到知情程度的限制而将这项工作交由内部审计来配合完成,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加强改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全过程的审计监控,是优化国有资产有效配置,防止重新配置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党反腐倡廉的客观要求,更是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的必要保障。
三、如何做好改制重组中的内部审计工作
改制过程的内部审计是企事业单位特殊情况下特殊的内部审计形式,与改制重组过程中的中介评审相辅相成,有着中介评审无法比拟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做好改制重组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加强内审领导,严格工作程序,实事求是区分经济责任。
(一)加强内审领导是做好改制内审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主持改制的各个部门往往重视中介评审工作,而忽视内审工作作用,对内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内审工作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有的改制企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安排内审工作。因此,要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必须提高对内审工作在改制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加强对该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将内审工作贯穿于改制的全过程,其工作要列入改制工作程序方案,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其次,内审部门要尽可能参与对改制分流方案的讨论和研究,站在第三方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提出审计部门对改制分流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其三,要重视内审工作成果,对内审提出的建议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其真正成为改制重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四,要给予内审工作反映问题的渠道,对重大的决策要有内审参与意见。
(二)严格内审工作程序,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对改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做到依法而审,依制而行,突出内审的制度性和权威性。在具体的审计实施当中,要充分发挥内审人员情况熟的优势,突出改制内审工作特点,特别是要针对易于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进行重点审计,有的放矢,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改制重组的工作程序。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资产清查要全面,产权界定要充分,防止转移和遗漏。通过对资产、负债清查,全面掌握改制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将在账与不在账的资产、负债以及资产、负债的质量、性质做出真实的描述,要严格按规定程序界定产权,对产权不清的都要暂界定为国有资产,为下一步资产评估和资产处置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二是要认真评价中介评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防止低估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转换、转让或出售,应本着科学、真实、公平的原则,以资产评估确认值为基础;也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在评估值基础上作适当浮动。内部审计要注意对中介机构出据的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对自认为不合理的或评估失实的给予说明,防止低估转移国有资产的行为。三是重点检查资产处置的合理性,防止权钱交易。资产处置是改制企事业单位至关重要的一环,许多改制企事业单位就是采取了文件对文件的资产处置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内部审计要把好资产处置关,重点做好监督工作。
(三)实事求是,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经济责任
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都是成立时间较长,领导班子更换频繁,计划经济年代遗留问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因此,在改制重组的内审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经济责任,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合理处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于一些人为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要坚决追纠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惩处;但对一些有利于改制重组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利于企事业单位今后发展的某些事实也要做客观分析。选配业务能力强,廉洁奉公的人从事审计工作,是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内审人员要深刻领会上级关于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的各项政策规定,包括改制分流各项优惠政策;资产评估、处置变现的有关规定;改制分流企事业单位资产损失、经济补偿金冲减国有资本金的有关规定;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翎+处理问题的规定;土地使用权的有关规定;债权、债务清理清偿、存续、比率分担的有关规定等,把握好政策界限,帮助改制企事业单位用足、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维护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正当权益和合法经济利益。此外,内审人员也要敢于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总之,在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中,内部审计要立足本职,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把关不设障,到位不越位,监督不失职,服务重实效”,既要发挥好监督的职能,又要搞好审计服务,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和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事业单位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