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合理疗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61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全面手术病理分期并随访4~9年,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进行镜下观察,结合术后治疗方案和随访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中位年龄68岁,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和(或)腹部症状,或宫颈细胞学筛查发现异常等.肿瘤直径中位数7.5 cm(范
【机 构】
:
315012,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病理科,杭州市中医院病理科,315012,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315012,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315012,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合理疗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61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全面手术病理分期并随访4~9年,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进行镜下观察,结合术后治疗方案和随访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中位年龄68岁,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和(或)腹部症状,或宫颈细胞学筛查发现异常等.肿瘤直径中位数7.5 cm(范围1.2~14.8 cm),FIGO分期:Ⅰ期17例(27.9%;Ⅰ A期8.2%,Ⅰ B期14.8%,Ⅰ C期4.9%),Ⅱ、Ⅲ和Ⅳ期分别占9.8%(6/61)、32.8%(20/61)和29.5%(18/61).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组织学特点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乳头状癌相似,以高级别核为特征,常出现复杂的分支状乳头状结构,沙砾体出现率24.6%(15/6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p53和Ki-67弥漫强阳性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均为肿瘤细胞核着色).24.6%(15/61)未见子宫肌层浸润,但其中10/15有子宫外扩散,主要累及腹膜(6/15)和淋巴结转移(9/15).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脉管受累为单个预后差的指标.56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化疗者42例,放疗者24例,联合放/化疗10例.化疔组和未化疗组(用或不用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6.4和32.8个月.结论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期、淋巴结状况、脉管受累和肌层浸润深度为主要预后指标.晚期患者和复发患者采用含有紫衫醇(单用或联合使用顺铂)的全身化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他文献
近些年,在研究精子非整倍体与流产、畸形、不育及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殖功能等影响时,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因适合大量间期核精子的检测得到广泛应用.因为精细胞变形成蝌蚪状时,核组蛋白被精蛋白替代,DNA以一种特殊方式被压缩、凝聚,正常情况下很难实现杂交,因此DNA去凝聚是精子杂交前期处理的关键步骤。
患者男,34岁.因发现左腋下肿块5年于2008年9月10日就诊.体检:左腋下可触及直径约3.0 cm的肿块,位于皮下,呈椭圆形,境界清楚,行肿瘤切除术. 病理检查:肿块一个,椭圆形,3.5 cm×2.2 cm×2.2 cm,有菲薄包膜,切面呈灰白、淡黄色,实质性,部分区域水肿.镜下观察:肿瘤包膜完整,瘤细胞呈单一上皮样细胞.肿瘤由瘤细胞密集区与稀疏区交替构成(图1).密集区瘤细胞成片状、巢状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的常规方法,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标准化程度令人担忧.英国国家免疫细胞化学外部质量评估方案(NEQAS-ICC)曾评估200余个实验室对同一例乳腺癌组织进行的雌激素受体(ER)染色,发现仅36%的实验室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1],提示抗原修复是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最主要的因素,而激素受体水平低的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鼻咽癌是鼻咽黏膜被覆上皮(鳞状、柱状和移形上皮)和小涎腺发生的恶性肿瘤[1-2].有关全人群鼻咽癌病理方面,尤其是有关其流行趋势方面的研究甚少,现有人群中鼻咽癌病理类型构成的研究多是医院内鼻咽癌病理诊断构成[3-6]。
Fletcher CD教授主编的<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一书自1995年首次出版以来,已两度再版,其第3版的中文译本已于2009年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回允中教授主译的第7部诊断病理学巨著,是一部按器官系统论述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教科书.与其他病理学巨著一样,其每一章节均是从成百上千篇参考文献中提取精华撰写而成的,是千
目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研究热点,但多集中在NSCLC手术切除标本的研究上[1],对于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活检小标本的报道较少.NSCLC的EGFR基因表达在纤支镜活检小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上差异呢?
抗原修复技术的问世是免疫组织化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由抗原修复技术的发明者石善溶与其合作者Clive R.Taylor主编的
[1]已在国外出版发行。
由乳腺病理通讯读片协作组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主办的第二届成都乳腺疾病病理诊断研修班于2010年8月12日至16日在四川大学举行。到会的专家主要有:美国Rochester大学医学中心唐平、美国M.D.Anderson医学中心吴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谢文杰、北京军区总医院丁华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文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庆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丽荣、吉林
《肝脏疾病临床病理学》由国内肝脏病理专家王泰龄教授和肝脏病临床专家彭向欣联合编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是将肝脏临床与病理紧密联系的权威专著。全书用196幅珍贵的病理图片、26个临床病例,直观、真实的呈现肝脏疾病临床与病理相互联系、互为佐证的密切关系。
患者女,71岁.因发现左侧甲状腺肿块3个月于2009年12月入院.患者自述3个月前发现左侧甲状腺肿块,无疼痛、声嘶、吞咽困难、咳嗽、发热及心悸等,未行治疗.近1个月肿块有所增大而住院诊治.5年前因"肾透明细胞癌"行肾脏切除.体检:左颈部触及一个大小约3.5 cm×3.0 cm×3.0 cm的包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软.CT检查示:左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大小3.2 cm×2.6 cm×2.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