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猪长的?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niao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心功能坏了,换个猪的吧!听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真的那么简单吗?
  近段时间以来,器官移植这个话题又开始火了起来。所谓移植,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介入等方法,植入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同一或其他部位,以替代或增强原有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的一门医学技术。器官移植,顾名思义,它属于移植手术的一种,以器官为目标。
  
  传说中的扁鹊换心
  《列子·汤问》中记载,公扈和齐婴都生病了,一同找扁鹊治疗。药到病除后,扁鹊跟他俩说,“你俩现在这病,是身体受了外界的影响,吃点药就好了。但是你俩有心病,非常难治,得换心。”公扈和齐婴也真实在,当时就答应了。于是“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这事自然是传说。就算扁鹊真的攻克了血管吻合的难题,也不敢在春秋时期提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真正取得突破,是在人类对生命本源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而科研工作者们对器官移植的钻研,又反过来深化了人们对显微外科、抗原系统、免疫排斥等领域的理解。时至今日,器官移植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化的医疗手段,在挽救生命、优化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器官移植按照受体和供体的关系,可以分为多种:自体移植、同系移植和异种移植。其中,同系移植是比较常用的。2009年感动中国10大人物之一陈玉蓉,身患重度脂肪肝,但为了拯救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的儿子,她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路,最终顺利割肝救子,令人唏嘘落泪。
  但是,随着移植手术的不断增多,同种、同系移植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首先,是来源问题,活体器官更难想象。就算医生的技术再好,科学再进步,没有器官来源,又有什么用呢?
  其次,是伦理问题。1998年10月,北京某医院的一位眼科医生为救治两位病人,未经一位死者家属同意,擅自摘取了尸体角膜。死者家属见此事后,将这位医生告上了被告席。异种移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又一次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野。
  换个“远方表亲”的器官
  最早的异种移植手术发生在1963年,6位患者在美国杜兰大学接受了大猩猩的肾脏移植,其中最长的一例活了9个月。现在看来,这次尝试无疑是鲁莽的,但这鲁莽之下,也藏着人类不断探索的勇气。
  1951年,在大名鼎鼎的卡文迪许实验室,DNA之父沃森遇到了克里克,两人携手用X光衍射,建立了DNA模型,并因此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NA双螺旋和遗传密码子的发现让大众第一次意识到,所有的生命都是在遗传物质的调控下出生、生长、衰老,且所有生物都共享一套遗传密码。
  既然如此,那么,可不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让动物的器官在人体内行驶正常功能呢?于是,又一次异种移植的尝试开始了。
  异种移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哪种动物为供体。最初,科学家们选择了灵长类动物,也就是具有灵性的最高等哺乳动物。但是很快,人们发现,灵长类并不是完美的实验对象。
  灵长类不行,换个猪的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猪成为了很多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全球每年生猪出栏数十亿头,无须担心供应不足;猪的肾脏、心脏等器官,其大小、形态、功能都和人类相似;且其驯化及养殖已有数千年,人们已经习惯了日常宰杀、食用猪肉。用它们做实验也好,近亲育种也罢,乃至以后临床移植,都不会像大猩猩一样引发强烈反对。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喜出望外:“这不就行了吗?问题很好解决呀!”关键是,这哪有那么容易!一个想法从提出到实现,再到临床运用,往往要经过数年,数十年,甚至数代人的努力。在解决了来源问题以后,在异种移植的路上,还存在着两只拦路虎——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幸运的是,在我们体内,也有这样一小段程序,会时时刻刻地检查我们身体的情况。倘若没有它,我们可能一出生就被无处不在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杀死了,这段程序就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在漫长的岁月里,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依靠出色的辨识能力,区分异己,再以强大的抗体武器维护着人们的健康。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已经想到了:“异种移植,猪身上的器官会不会被免疫系统当成敌人呢?”这就是异种移植的第一个麻烦——超急性排斥反应。所谓超急性排斥反应,是指在血管接通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生的剧烈的排斥反应。
  对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已经研究出若干种预防办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供体猪进行基因修饰,通过基因修饰的方法来降低超急性免疫排斥的途径之一是在供体猪中表达人的补体调节蛋白基因,使猪的器官被人的补体系统误识别为“自我”器官,从而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该方法既可以有效降低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又不会影响猪器官的功能。且进行基因修饰的猪可以正常存活并繁殖后代。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由单股双链RNA构成。当逆转录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会在逆转录酶的指导下,将RNA转录成DNA,随后,该DNA会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参与宿主细胞的正常繁殖。
  现今,我们运用基因剪刀技术,定向敲除了猪基因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不但扫除了10多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阴霾,而且重拾了大众对异种器官移植的信心,更为全世界亟需器官移植的上百万病人带去了希望。
  编辑/梅松
其他文献
现代人对网络的不可抗拒的渴望接近病态,网络成瘾到底能否被视为和毒品一样让人闻之色变的病症,仍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网络成瘾几乎是与网络同时诞生的。精神病学家Goldberg在1994年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而匹兹堡大学的教授Young则于1996年在第104届美国心理学学会年会上发表论文,从对病理性赌博的判断中发展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概念并详细论述,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鼻祖。Y
新闻事件: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片子一经播出,短时间内引发全社会热议和赞誉,同时“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网友自发创作的“舌尖”系列也开始在网络上传播。总导演陈晓卿认为,他所做的事情,只是出于对食物的尊敬,“我真是太爱吃了,没有什么是我不爱吃的。能够把吃和纪录片结合起来,是世界上最幸
2013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正静静矗立在二号发射塔架上,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火箭顶部的整流罩上,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半轮明月,一双足迹”清晰可见。包裹着火箭和嫦娥三号的发射塔依旧静静地伫立着,在大凉山的包围中更显庄严威武。“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崇山峻岭间,传来任务01指挥员鄢利清沉着响亮的口令声,3年前的嫦娥二号卫星也是
美国威斯康辛的科学家今日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新的二硫化钼结构,能充当水制氢反应中的催化剂,有望替代昂贵的铂,助人类早日迈进经济环保的“氢经济”时代。从理论上而言,氢气是无碳、无污染的环保燃料。当燃烧氢气生成能量时,生成物只有水,但科学家们也已证明,用水制氢、再储氢并利用氢都非常困难。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将二硫化钼的纳米结构沉积在一盘石墨上,随后用锂对二硫化钼进行处理,制造出了另外一
提要:中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可怕趋势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抗生素。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为“消炎药”,有点儿头痛发热,就自己吃上几片。中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可怕趋势。为了扭转滥用抗
[摘要] 党的执政能力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殊含义,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局部执政环境中,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最主要的表现是以政治权力塑造社会和谐,抗日战争时期和谐的特殊含义便在于此,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经验,及其对抗日战争的有利作用更是值得探讨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局部执政经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 局部执政,社会和谐,执政能力    一、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表现——以政治权力塑造社
几个月前,朋友托我帮忙照看她上三年级的儿子翔翔。没多久,翔翔说他不想去上学了,因为他没回答出问题,政治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觉得很没面子。  我私下联系了翔翔妈妈,才知道这孩子与政治老师“对抗” 已久。翔翔不学政治课的原因,是为了拉低政治课在级部的名次。他单纯地以为,老师不给他面子,他也要让老师丢掉面子。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翔翔说:“下次上政治课,你在认真回答问题的同时还要再做一件特
《最好的教养在家庭:赵忠心和年轻父母谈科学教养观》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赵忠心  适合人群: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者  【内容简介】  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养观,才能给孩子美好的未来!中国家庭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历时多年,对那些让家长困惑、迷茫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传播科学的教养观,带你走出教育的迷思,让养育变得既科学又轻松快乐。推荐理由:权威专家高屋建瓴的言论能够让家长直击家庭教育的核心
1955年,我们全家人从祖母的老宅搬进了父母在南澳洲诺阿伦加港买的一座新房子。说是新房子,其实是几年前建的,一直没人住,倒是住着不少爬虫、蜥蜴和蛇。  搬进去的当天晚上,我和两个妹妹为了壮胆儿住在了一间屋子,妈妈还在我们的门外放了一盏灯。刚躺在床上,我突然看到墙上有个黑影,大叫起来:“蜘蛛!”。我那年刚7岁,在我眼里,那个蜘蛛是个巨大的怪物。  我的尖叫马上把爸爸吸引了过来,他问我:“什么?”  
自2017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出台以来,我国26个省的《国民营养计划》相继出台,齐力推动健康中国的近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改名“国家卫生健康委”,“慢性病与营养管理处”与“食品营养处”成立。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治疗转向疾病预防,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从源头上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的发生,全方位体现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