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中缅两国自1950年正式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可以说非常平稳。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都呈现着很好的势头,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您认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中缅双边关系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基础是什么?
大使:中缅两国人民的交往始于两千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缅甸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到2009年的12月18日,两国建交将满60周年。中缅两国作为邻国的友谊,源于文化和历史背景,更是在两国远见卓识的领导人的培育下不断发展起来的。两国关系能够平稳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双方的利益。在此,我要强调的是,双方高层领导人的不时互访对巩固双方的亲密友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谈到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交往,我们都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刚刚访问了缅甸,同缅甸领导人进行了成功的会晤,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这对于中缅双边关系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大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09年3月25~30日对缅甸进行了访问。在这次缅甸之行中,李长春同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国家总理登盛上将、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迪哈杜亚丁昂敏吴上将进行了会晤。就两国合作的相关事宜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就促进两国间经贸合作发展签订了四个经济合作协议。这四个协议是:
1、缅甸能源部和中国国家能源局签订的《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
2、缅甸第一电力部和中国国家能源局签订的《中缅关于共同开发水电的政府间框架协议》。
3、缅甸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和中国政府签订的《中缅经济和技术合作协议》。
4、缅甸财政和税务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的《相关计划的贷款协议》。
这些新的合作协议能够签署,正是两国关系友好的最好体现。李长春先生的缅甸之行,不仅收获了友谊,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果,我相信,缅甸会给李长春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者:中缅作为友好邻邦,近年来的经贸合作发展也很快,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您认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还有哪些可以深化或扩展的领域?
大使:缅甸是资源丰富、待开发的新项目非常多的国家。如果不包括这次友好之行的新投资额,中国在缅甸已有的投资约为4.75亿美元。根据中国的实力,投资额度增长应该还有很大空间。全世界都承认,缅甸人民勤奋好学,并且学习能力强,是非常努力工作的优秀劳动力。中国是有能力投资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抓住机会,在缅甸扩大投资,对双方都非常有好处。在贸易方面,中方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缅甸有品种多样的出口商品,如果两国的工商企业业主能够合作,将双方受益。
记者:我们知道,中缅两国拥有一条和平友好的边境线,那么这是不是为两国开展边境贸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大使:两国间的整条边境线,都被允许进行边境贸易。目前两国的贸易合作中,边境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缅甸方面也正在努力使边境贸易成为更加规范的贸易活动。正在进行规范税收制度、转账制度、运输制度、检查站点制度等很多方面的工作。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缅两国边境贸易的活跃。
记者:您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如何?缅甸对此又是持何种态度?
大使:湄公河流域中国、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六国组成的次区域集团的合作取得了成功。交通、信息产业、贸易和旅游业都获得了很大发展。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各国人民,文化和生活习惯很相近,虽然分属不同国家,但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这个区域的合作,有助于提高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希望经济发展不要破坏这个地区大家庭的生态环境,要对本区域内的植被森林,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动物给予保护和研究。
记者:您认为东盟一体化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您又是如何评价“10 3”机制的?
大使:东盟是非常成功的地区组织,迄今已成立40年。对人来说,40岁还很年轻。因此,对于东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组织。东盟10国和东盟“10 3”组织,是东盟和东亚国家间相互服务的。在东盟刚刚成立的1967年,成员国之间的交往还不是很顺利。这种情况不是用一种方法能解决的,而是通过集体会谈讨论等等努力,东盟才成长起来。同样,1997年,“10 3”开始出现的时候,也可以说国与国之间存在互不友好、互不信赖的情况。但是在10多年的时间里,已建立起了相互友好、相互信赖的关系,并且已经达成协议,中日韩三方首脑会议正常举行。也可以说,“10 3”的合作,是各成员国之间给予了相互友好和相互谅解的。中国为“10 3”基金提供的90万美元以及表示将参与并协助进行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事业,对东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在此表示非常感谢。
1997年亚洲地区金融紧张时期,“10 3”为获得金融保障,以“清迈倡议”,开始着手金融货币统一使用,也可以说是一个成绩。我相信,至目前为止,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更加广泛的实行,对地区内部的金融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亚洲地区在全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10 3”机制合作的成果。
记者:2009年lO月,中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您如何看待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大使:中国近30年的发展是非常让人羡慕的。我也希望,在今后,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比起“量”的发展,中国能够更加注重和优先给予“质”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还将会遇到如进一步消除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进一步重视比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提高全国范围内的卫生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等等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记者:我们知道缅甸也开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鼓励私有经济成分和外资的发展,您能否介绍一下缅甸实现这种转变有哪些考虑?这对于缅甸未来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会给缅甸带来哪些新变化?
大使:缅甸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变革,因此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制度。虽然市场经济制度实行了20年,但目前为止还不能说是取得了成功。这主要是因为某些西方大国出于政治目的,对缅甸实行了经济封锁和施压措施。缅甸的国际国内市场都急需发展。部分在国内来说算是大型的经济产业,相对于全世界来说就只能算是中型的经济产业。我相信,在2010年之后产生的缅甸新政府,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2008年,缅甸通过了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并制定了自己的民主路线图,这对于缅甸未来的政局发展有什么意义?
大使:2008年举行的新宪法在的全民公决中,最后由92.48%的选民赞成通过。因此,缅甸在2010年将举行大选,选举出的代表将组成新的政府。回顾缅甸的历史,特别之处就在于,缅甸坚决地反对外国干涉本国内政。因此,对外国势力的压力,缅甸不是以革命的形象,而是以改革的形象,以逐渐转变形象来获得全世界的理解、接受和帮助!
作为我本人希望在将来的大选中,人民群众能够尽职尽责地选出真正能够担当国家大任的代表;也希望被选举的代表们能够团结一致,担起治国大任。这样,未来的缅甸才能政治稳定,只有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王 栋
大使:中缅两国人民的交往始于两千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缅甸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到2009年的12月18日,两国建交将满60周年。中缅两国作为邻国的友谊,源于文化和历史背景,更是在两国远见卓识的领导人的培育下不断发展起来的。两国关系能够平稳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双方的利益。在此,我要强调的是,双方高层领导人的不时互访对巩固双方的亲密友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谈到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交往,我们都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刚刚访问了缅甸,同缅甸领导人进行了成功的会晤,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这对于中缅双边关系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大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09年3月25~30日对缅甸进行了访问。在这次缅甸之行中,李长春同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国家总理登盛上将、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迪哈杜亚丁昂敏吴上将进行了会晤。就两国合作的相关事宜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就促进两国间经贸合作发展签订了四个经济合作协议。这四个协议是:
1、缅甸能源部和中国国家能源局签订的《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
2、缅甸第一电力部和中国国家能源局签订的《中缅关于共同开发水电的政府间框架协议》。
3、缅甸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和中国政府签订的《中缅经济和技术合作协议》。
4、缅甸财政和税务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的《相关计划的贷款协议》。
这些新的合作协议能够签署,正是两国关系友好的最好体现。李长春先生的缅甸之行,不仅收获了友谊,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果,我相信,缅甸会给李长春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者:中缅作为友好邻邦,近年来的经贸合作发展也很快,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您认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还有哪些可以深化或扩展的领域?
大使:缅甸是资源丰富、待开发的新项目非常多的国家。如果不包括这次友好之行的新投资额,中国在缅甸已有的投资约为4.75亿美元。根据中国的实力,投资额度增长应该还有很大空间。全世界都承认,缅甸人民勤奋好学,并且学习能力强,是非常努力工作的优秀劳动力。中国是有能力投资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抓住机会,在缅甸扩大投资,对双方都非常有好处。在贸易方面,中方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缅甸有品种多样的出口商品,如果两国的工商企业业主能够合作,将双方受益。
记者:我们知道,中缅两国拥有一条和平友好的边境线,那么这是不是为两国开展边境贸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大使:两国间的整条边境线,都被允许进行边境贸易。目前两国的贸易合作中,边境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缅甸方面也正在努力使边境贸易成为更加规范的贸易活动。正在进行规范税收制度、转账制度、运输制度、检查站点制度等很多方面的工作。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缅两国边境贸易的活跃。
记者:您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如何?缅甸对此又是持何种态度?
大使:湄公河流域中国、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六国组成的次区域集团的合作取得了成功。交通、信息产业、贸易和旅游业都获得了很大发展。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各国人民,文化和生活习惯很相近,虽然分属不同国家,但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这个区域的合作,有助于提高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希望经济发展不要破坏这个地区大家庭的生态环境,要对本区域内的植被森林,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动物给予保护和研究。
记者:您认为东盟一体化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您又是如何评价“10 3”机制的?
大使:东盟是非常成功的地区组织,迄今已成立40年。对人来说,40岁还很年轻。因此,对于东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组织。东盟10国和东盟“10 3”组织,是东盟和东亚国家间相互服务的。在东盟刚刚成立的1967年,成员国之间的交往还不是很顺利。这种情况不是用一种方法能解决的,而是通过集体会谈讨论等等努力,东盟才成长起来。同样,1997年,“10 3”开始出现的时候,也可以说国与国之间存在互不友好、互不信赖的情况。但是在10多年的时间里,已建立起了相互友好、相互信赖的关系,并且已经达成协议,中日韩三方首脑会议正常举行。也可以说,“10 3”的合作,是各成员国之间给予了相互友好和相互谅解的。中国为“10 3”基金提供的90万美元以及表示将参与并协助进行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事业,对东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在此表示非常感谢。
1997年亚洲地区金融紧张时期,“10 3”为获得金融保障,以“清迈倡议”,开始着手金融货币统一使用,也可以说是一个成绩。我相信,至目前为止,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更加广泛的实行,对地区内部的金融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亚洲地区在全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10 3”机制合作的成果。
记者:2009年lO月,中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您如何看待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大使:中国近30年的发展是非常让人羡慕的。我也希望,在今后,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比起“量”的发展,中国能够更加注重和优先给予“质”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还将会遇到如进一步消除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进一步重视比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提高全国范围内的卫生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等等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记者:我们知道缅甸也开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鼓励私有经济成分和外资的发展,您能否介绍一下缅甸实现这种转变有哪些考虑?这对于缅甸未来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会给缅甸带来哪些新变化?
大使:缅甸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变革,因此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制度。虽然市场经济制度实行了20年,但目前为止还不能说是取得了成功。这主要是因为某些西方大国出于政治目的,对缅甸实行了经济封锁和施压措施。缅甸的国际国内市场都急需发展。部分在国内来说算是大型的经济产业,相对于全世界来说就只能算是中型的经济产业。我相信,在2010年之后产生的缅甸新政府,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2008年,缅甸通过了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并制定了自己的民主路线图,这对于缅甸未来的政局发展有什么意义?
大使:2008年举行的新宪法在的全民公决中,最后由92.48%的选民赞成通过。因此,缅甸在2010年将举行大选,选举出的代表将组成新的政府。回顾缅甸的历史,特别之处就在于,缅甸坚决地反对外国干涉本国内政。因此,对外国势力的压力,缅甸不是以革命的形象,而是以改革的形象,以逐渐转变形象来获得全世界的理解、接受和帮助!
作为我本人希望在将来的大选中,人民群众能够尽职尽责地选出真正能够担当国家大任的代表;也希望被选举的代表们能够团结一致,担起治国大任。这样,未来的缅甸才能政治稳定,只有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王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