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至12月,笔者一行30人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接受为期8周有关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及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培训。双元制在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中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称之为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因为其教育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与职业学校。在德国,中等教育有完全中学、实科学校和主要学校三类。实科学校和主要学校基本上是为职业培训提供生源,其课程主要与职业培训配套,不像完全中学那样全面系统。15至18岁的学生在经历主要学校或者实科学校,乃至少部分完全的初中阶段学习后,可以与企业签订2至3.5年的学徒合同,具体年限由他们所学专业确定。在企业里他们学习理论知识、与职业相关的特定技术以及他们将从事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整个学徒期,每周在职业学校学习1.5天。学校里他们学习所从事职业的所有基础知识,包括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所以即使与他们签订实习合同的公司不具备所有实训设备和该专业方面的技术,他们都将能在学校学到相关领域的重要知识。双元制体系一方面可帮助不具备新员工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使其新员工更快获得从业资格。另一方面,该体系使得不同学校、不同企业的学徒期学生之间有密切的技术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同一地区公司间的技术传播,从而使得整个地区更具竞争性。此外,双元制体系培养的学生可帮助企业在经济危机下更容易转型,因为他们受过全面的专业培训。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如果由于经济危机企业不得不裁员,也更易于找到新工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以行动导向为核心的教育。“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或策略。在国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把它归类为一种教学方法或课程开发模式,实际上降低了“行动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而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是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大纲以学习领域划分
  德国文教部对“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定义为:学习领域是通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的描述而构成的主体单元。它以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所有学习领域的总和可以帮助职业学校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可见“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是密切相关的。什么是“职业能力”?德国学者认为,职业能力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过程性的概念。与“职业资格”不同,它是个人学习能力和在职业以及个人生活中行为能力的表现。与我国热衷于职业资格考核,力图用证书来衡量个人职业能力不同,德国人并非仅仅关注能力的外显形式,而更加重视分析能力形成的各种要素,如智力水平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外显行为的成熟是内在智力发展和心理结构完善的体现。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工作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正是基于能力观而产生的。
  学习领域是由行动领域而推导出来,根据巴德尔和夏尔弗从传统的教学论所提出的与课程相关的主要元素——课程传授对学生当前学习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所产生的意义、课程本身的理论结构、示范性意义——几个角度出发,作为从“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理论推导基础。
  按照教育理论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的课程内容应着眼于职业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富有价值性,且易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现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该理论原理,由“行动领域”推导出“学习领域”的分析过程应考虑四大问题:
  (1)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学生当前的智力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当前意义)
  (2)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对未来从事相关职业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生活所起的长远发展意义是什么?(未来发展意义)
  (3)从教学内容中反映出的重要事实和一般性问题是什么?(示范性意义)
  (4)课程内容安排应根据教育对象遵循怎样的逻辑结构?(课程理论结构)
  在第一阶段,以这四方面作为分析的重要因素,从某职业实际工作过程推导出职业学校教学的课程安排和内容单元——学习领域。
  德国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的内容是根据学习领域来划分的。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三年半的学习课程分为13个学习领域。一个学习领域最少的为40课时,最多的为140课时,各个学习领域环环相扣。将机电一体化系统从分析设计、安装调试、制造加工、维护维修到交付客户及客户反馈这些环节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学习领域中。每个学习领域均根据生产实际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围绕学习目的展开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二、完善的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估管理体系
  2009年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就于该州的一些学校试点实施Qmbs(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實施质量管理区域化。德国职业学校教学以传授职业能力和人文能力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估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教学层次,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将教学与学校的发展相对应。第二,人才发展层次, 学校会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与教学评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组织机构层次,定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第四,社会合作层次,重点加强学校与企业、其他院校、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教育评价领域主要集中在输入、过程、输出、成果这四个方面,并在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形成质量发展目标、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与学过程、学校领导、教师专业技能与个性发展、顾客满意、教师满意、社会效益等更加细化的项目评价,以“未达标、基本达标、达标、非常达标”来分等级给定。一次完整的评价包括内部评价、外部评价、评价结果的执行与后继性评价等4个阶段。
  2017年开始,文教部对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继续延展。其中令人钦佩的是德国职业学校按原先学生人数三分之一的数量接收难民中的青少年,这些学生需要额外讲授德语与德国文化,为此德国文教部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难民教育问题的妥善解决及教学质量的均衡性。   三、系统的教学流程指引和教学法的创造性
  根据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克拉夫基的教学论,德方讲师给我们建构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在教学论的指引下,初步制定行动导向教学的行动方向和教学模式,继而创建富有创造力的行动导向课程,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能力,将其职业能力发展贯穿其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行动导向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及教师反思,将课后反馈更改为及时反馈,至此行动导向课程形成良好的具有正反馈的闭环。
  同时德国教育十分强调创造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多样的创造性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大多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十分新颖有效。
  在巴伐利亚州劳因根职业学校培训期间,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展示了其教学过程是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下面以一堂气动课程为例进行阐述。(见图1)
  该课堂以如图1所示洗衣机生产流水线上一个加工工位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计算得出气动设备的优化方案。16位同学分为4个小组,各组分到一张任务纸,任务分别为:
  (1)根据给定气动原理图(见图2)分析出气动流程图(见图3)。
  (2)查阅工具书,得出洗衣机与生产线之间的摩擦系数,计算洗衣机重量、洗衣机重力、推动洗衣机到下个工位所需气缸推力、气缸运动所需最小压强。
  (3)通过已知的生产线气动系统分布,计算整个生产线气动系统空载运行时降低气压可节省的电能。
  (4)根据产生每立方米空气所需的功率计算该洗衣机生产厂家气动系统最经济节能环保的气压。
  学生按小组对四个子任务进行讨论计算,从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为企业考虑节能,提高收益。子任务完成后各派一个代表到其他小组汇总讨论,最后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学习反馈。整个课堂进程紧凑,学生思考与讨论十分投入。这堂课给予我们很大启发,教师不应仅仅为了教学法的创新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而应该结合生产实际,选取对企业生产真正起到现实促进意义的问题点来设置行动任务。这样才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養目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都围绕职业需要来进行。专业设置由各州根据实际需要,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是以社会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所以社会的需要会反馈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又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各环节的实施都紧密围绕着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了社会实用性,节约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对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将“双元制”与“行动导向”形意合一才能推动国内职业教育实效发展。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于6月19日成立,共有高校、地市教育局等近百个单位成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这是广东省教育厅提出加强教育資源共享,鼓励多形式、多层次构建教师教育联盟以来,我省成立的第二个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成立,将开启我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战略性合作新模式,有力地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6月19日,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成立大会在
职业素养鼻祖圣佛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提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areer quotient,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中国知网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
作为教育领域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这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清远市乡村教师调研为基础,就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下,清远市乡村教师资源配置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
这是一个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经济的成就一直在延续,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创新发展,中国经济的每一次突围,其源动力都在于人力资源的再升级。因此,经济的每一次律动,都波及职业教育的阴晴与寒暑。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教育,预知市场及技术更迭的时效,掌握先进设备在教学上的主导权,构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培养模式,是提早储备高端技能人才的应时之举。以新思维办学,在高起点育人,用长眼光治校,举大投入建校,广东南方职业
步入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白云行知职校)的校园,一股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蜿蜒的行知长廊贴着精致的名人名言,绿叶掩映的求知石上镌刻着苍劲有力的“求知”二字,伫立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塑像的行知广场……学校环境是熏陶师生心灵并潜移默化融入学校文化的最佳载体,多年来,白云行知职校从细节入手,优化育人环境,以文化育人。沐浴着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作为白云区唯一一所公办省级重点职业
2019年6月1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肇庆学院承办,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承办,华南农业大学为支持单位的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肇庆学院圆满落下帷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明确指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顶岗实习作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实施效果很大程度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最普遍的办学模式之一。   2009年,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正式加入戴姆勒“铸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专业课与文化课两种类型。由于社会对中职办学的要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中职课程设置出现了重文化轻专业的中职教育“普高化”和重专业轻文化的“功利化”现象,后者直接导致文化课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效率急转直下。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
一、研究问题的发现与分析  (一)研究问题的发现  移动商务专业于2015年11月被教育部将纳入专业目录,其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人才培养方向等可参照的经验、资料、教材有限;理论知识多,现有理论研究滞后现象明显,且属于实践性强的应用课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以我校为例,移动电子商务专业是我校2017年新开设专业,现有大一新生两个班合计87人。通过访谈了解,作为刚入校的大一新生, 78.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心智都尚未成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阅历较浅,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不够强,无法深刻把握家庭美德所蕴含的意义。加上受到不良社会风气、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因素影响,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与父母缺乏沟通,没有自觉践行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基于学情分析,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学设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