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破案神力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年旧案就像鱼刺一样卡在警署刑侦人员的咽喉,剔除不掉却疼痛无比。这些案件往往因为缺少证据和线索而难以告破,随着时间的推移,侦破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让时间退回到2002年日本东京的凶杀现场……
  案件回放:
  13年前8月的一个深夜,日本东京郊区的一栋别墅中传来了女主人歇斯底里的惨叫声,而后一家五口惨遭灭门。待警方赶到现场,凶手已经扬长而去,当时警方多方搜索到350多条线索,却仍然没有将凶手捉拿归案。一时间,人心惶惶,全体警员无不备感压力。
  十几年间,这件悬案成了小镇居民不愿也不敢提及的痛,东京警署的警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五位惨死的同胞和至今仍然逍遥法外的凶手,让所有警员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侦破这起案件的办法。如今,他们决定试一试3D打印技术。
  警署联合了日本3D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们根据警署提供的当年现场提取的样本和拍摄的照片,很快就打印出了当年案发现场的房屋立体结构,包括室内的摆设都打印得栩栩如生,人们的记忆突然间又被拉回到13年前。
  当警员们托着3D房屋重新回到小镇时,镇上的居民无不十分震惊,一位年逾50的妇人隐约地想起了当年夜里下班路过这栋别墅的场景,她迅速将这么多年就要遗忘的细节反映给了警署。凶手终于落入法网!
  探秘3D“凶宅”:
  据东京警察署搜查部介绍,该模型是采用石膏制作完成,体积相当于实物的1/28,掀开“房顶”后,1楼、2楼及阁楼都可以各自分解开,受害人当时的受害地点一目了然。
  走近3D打印技术:
  它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例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等。
  最新3D打印科技资讯:
  今年,3D打印鞋底将亮相德国杜塞尔多夭鞋展。对脚底精密扫描,贴合脚底轮廓打印鞋底,让运动更舒适。
  无所不能的3D打印:
  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的汽车Urbee问世。
  2011年6月6日,发布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的比基尼。
  2011年7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机。
  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飞机。
  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
  2013年10月,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一款名为“ONO之神”的3D打印艺术品。
  2013年11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的3D打印公司设计制造出3D打印金属手枪。
其他文献
陪太太到市场买菜,很惊异地发现丝瓜的价钱比瓠瓜贵,几乎贵上两倍,这使我想起老先觉讲的话:“人若在衰,种瓠仔,生菜瓜。”这句话翻译成国语,意思是说:人如果在很倒霉的时候,种部瓜下去,收成的时候也会长出丝瓜来。  我对太太讲:“这一句台湾谚语应该改成‘人若在衰,种菜瓜,生瓠仔’。或者‘人若在好,种瓠仔,生菜瓜’。只可惜没有押韵吧!”  其实,在真实的生活里,瓠瓜也好,菜瓜也好,只因人的分别心才产生贵贱
【摘 要】依托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注重过程,合作共创,强化“认同感”;重组教材,立足当下,强化“认同感”;拓展延伸,动手实践,强化“认同感”。  【关键词】校园环境;认同感;注重过程;重组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3-0046-02  Rely on Morals and Rule
闻玉梅在实验室。摄影/孙国根  87岁的闻玉梅院士,至今还很忙碌。  2020年1月30日,闻玉梅院士出现在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回答记者提问,她是坐镇上海疫情新闻发布会的第一位院士。此后,院士参加疫情新闻发布会成为上海的特色,已有数位院士参加发布会,积极向公众传递科学的防控知识。  作为与乙肝病毒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医学微生物学家,闻院士不仅活跃在科研界——在微观的病毒世界里寻找保护人类
【摘 要】历史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学习历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强化学生的大局意识。但是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兴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尝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掌握历史知识,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提供动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近年来,国学知识走热,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重视起国学知识了,尤其是一些家长,纷纷将子女送入国学知识培训班去学习。不仅如此,中考也热考起国学知识来了,这不能不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起国学知识了。  那么,什么是国学呢?可能有的人还不是很清楚。  所谓国学,简单地说,就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中华传统文化又包括:古文、古诗词、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字谜、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中对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很好地契合了改革要求,不仅能保障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答案,当前对于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地理教师们做出了努力。本文结合“热力环流”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分析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热力环流;地理教学  在新课程
【摘 要】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不怕苦、不怕输的顽强意志品质,是幼儿园德育的主要内容。但如何将红色教育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融入幼儿教育中是值得幼儿教育者深刻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元旦联欢为例,从方案预设与分析、活动效果及其活动后的反思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红色教育与元旦联欢相结合的形式为爱国教育、民族精神的传授搭建了平台,使红色教育实现了无痕、随机的目标
“太好了,成功了!”我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异口同声喊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原来,在这个暑假里,为了预习将要学习的物理,我向别人借了一本初二物理实验手册,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物理实验。  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几次,不过我仍认真的准备好器材:一杯水和若干张硬纸。  这时,小区里一群正上小学的孩子们围了过来。其中一个胆大的问我:“你在干什么呀?”我向他们讲述了我要做的实验
【摘 要】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可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其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与创造能力。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容乐观,加上近年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渗透策略,
【考点阐释】  古诗文默写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准确无误,默写要求无错漏字、词、句,培养识记能力。3.能够理解和运用古诗文名句。4.背诵默写现代诗文的重点句子。考查范围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20篇古诗文,一般为课内篇目。  【真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