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影响的双生子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影响。

方法

使用父母版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重庆地区178对6~ 18岁双生子的同伴关系进行调查,运用Open-Mx和SPSS 20.0对调查结果进行遗传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非共享环境因素对男性、女性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影响为0.37、0.40(95%CI=0.24~ 0.57、95% CI=0.27~0.58),共享环境因素对女性同伴关系的影响为0.60(95%CI=0.42~ 0.73);遗传因素对男性同伴关系的影响为0.63(95%CI=0.43~ 0.76)。非共享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年龄≥11岁组的影响大于年龄< 11岁组,其影响分别为0.51、0.38(95%CI=0~ 0.72、0~ 0.58),0.38、0.32(95%CI=0~ 0.65、0~ 0.70);而共享环境因素对年龄≥11岁组的影响小于年龄<11岁组,其影响分别为0.11、0.30(95%CI=0~ 0.54、0~ 0.67)。同卵组、男性组、女性组、年龄≥11岁组、文化程度≤6年组、文化程度>6年组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呈负相关;异卵组与适应性呈负相关,与亲密度相关性不明显;年龄<11岁组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不相关。

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青少年,其同伴关系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男性受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女性受共享环境因素影响为主,而非共享环境因素对男性、女性的影响均不容忽视;年龄越大,非共享环境对同伴关系影响越大,共享环境影响越小。此外,因卵型、年龄不同,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其影响程度也不同。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觉素养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因课程主要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及学科快速发展等特点,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形式多样的视觉材料,对教师和学生的视觉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我国视觉素养教育开展得较晚,多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当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强调视觉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视觉素养的提升,可提高教师自身视觉素养及教学设计的能力,增强学生视觉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