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和补充海量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力,对语文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凭借生动形象的演示功能,能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已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凭借着直观性、生动性与交互性等独特优势,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用在“情境创设”时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情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文字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动听的声音,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触发情感的最佳境界。
  比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童诗。诗中描述的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学生一般难以见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更是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性教学: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苍耳的整个图像,伴随着一段滑稽的音乐,一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松鼠欢蹦乱跳地来到苍耳身边,高兴地玩耍;离开时,两个“苍耳娃娃”不知不觉挂在了小松鼠毛茸茸的尾巴上,一个绿色的光圈围住两颗苍耳不断闪烁……
  学生被教师创设的多媒体动态画面吸引住了,不仅认识了苍耳这种植物,还了解到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是多么巧妙。凭借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这种情境,拨动了学生求知的情弦,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住文本中情感主线与变化发展情况,在揭示知识要点时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在对文本进行总结归纳时用多媒体深化情境。教师应善于把握有利时机,灵活、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的育人目的。
  用在“重点探究、难点突破”时
  多媒体以其跨时空、大容量的信息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合理整合,就能轻松自如地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引发学生对文本重难点内容的深入探究,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是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所在,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中描述的几种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活动方式。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一位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自己制作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课件,引领学生直观感知海底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接着,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再次仔细观察动画课件。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海底动物的奇异景观,该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展开探究:“你还想知道海底有什么动物吗?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呢?”并用多媒体课件再次播放其他有关海底动物的活动情况。最后,该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展拓展性探究活动:自主阅读《乌贼的绝招》《海底夜巡》等科普童话故事。教师适时地借助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引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热情。
  用在“思维受堵”时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以及思维进行有效碰撞的过程。小学生思维极其活跃,常常会在课堂上给人以惊喜,教师应当及时捕捉小学生的思维“亮点”,并用激励性的语言放大这些思维“亮点”,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流畅性、新颖性、独特性,不断碰撞出精彩。然而,小学语文教材上有些课文内容的环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如果能够凭借多媒体中的视频资料和图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加以出示,能够有效地填补学生认知上的“空白”,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但是,如果出示的时机把握得不准确,则会造成“负面效应”。显然,科学的做法应将真实的画面在学生生疑、竭尽全力思索而又不得其解之时加以恰到好处地出示,从而让学生获取开发思维“及时面”的最佳境界。
  比如,《画杨桃》一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在美术活动课堂上因为真实地描绘了类似五角星形状的杨桃后,引发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误解,最后经过换位观察反而获得大家肯定。观察杨桃的角度不同,正是画杨桃一文文本主旨的立足点所在。对于杨桃这一热带水果,班内学生大都未曾见过。于是在新课伊始,教师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杨桃的侧面图,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多媒体课件后,学生自然也会产生与文中“学生”相同的疑问:杨桃怎么能画成五角星呢?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达到“白热化”之时,教师借机出示杨桃的正面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和辨析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教师们应该积极探寻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切入点,可以从整体着眼、细节入手,运用恰当,把握时机,本着和谐精当、实用高效的原则,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使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可能,真正构建起“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学案导学,预习前置,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学案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精心地设计导学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笔者对计算类课型、概念课、
所谓“风筝效应”,就是做事能像放风筝那样,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我们知道,放风筝的要点在于对风向风力以及线的把握,而难点在于放风筝者能根据不同的风力情况掌控好收线和放线。能否放好风筝取决于放风筝者是否掌握放的技巧要点,能否突破放的难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同放风筝,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学的重、难点是否得以有效落实和突破。为此,笔者结合“风筝效应”,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布置是否得当,批改是否有效关系到学校整体教学的成败。英语作业是学生复习课堂所学语言知识,巩固短语句式,培养语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弥补教学中的缺陷,调整教学方案的重要手段。因此,英语教学非常重视作业的布置、批改和反馈。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不断地思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舞台上,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发挥作业批改的作用,激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器乐教学已成为小学阶段音乐课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家与地方教材,对此有所缺失。为此,笔者
商业牌匾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播商业信息的广告形式,它通过巧取文学作品、凭借商联文采、援引成语典故、附丽神话传说、仰仗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报恩
河西走廊绿洲区光、热、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将为该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重新定义绿洲概念 ,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摘要:英语活动教学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英语活动设计要体现互动性、梯度性和情境性,从而促成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活动设计;三性  新版《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如果在教学中仅仅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小学生是很难学好英语的。英语活动教学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
“蝴蝶,夹翅而飞,然也。”从古至今,蝴蝶一直以其优雅、轻盈、从容之美为人们欣赏,历代咏诵,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如今,身处“十八蝴蝶”发源地的高镇小学,从蝴蝶的身上汲取教育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心灵的土地上撒满了游戏的种子,如何让生动、丰富、有趣的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心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从而获得新的经验。这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问题。  在游戏中体现尊重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教师首先要懂得蹲下来和幼儿交流,倾听幼儿的心里话,做好游戏的支持者,为幼儿游戏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