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刚平教授认为:“乡土文化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特有的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即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生活经验等。”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特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突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因受所在地环境的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学校所在地文化与经济发展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利用乡土文化,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开阔学生视野,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培养创造性。
  一、合理利用学校特色资源
  在知识爆炸,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优质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发课程时努力做到系统规划,善于发现、挑选、链接、整合,做到目标合理,资源有效,实施有度,挖掘特色,互相借鉴、重组,让语文校本课程成为省编和市编教材内容的补充。如本校在开展“北凉古都骆驼城”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周末实地游览,自己去搜集资料。结合省编教材《爱我家乡》中对骆驼城古遗址的描述,让学生自己组织材料,介绍家乡,感受历史的沧桑,领略家乡的风土人情。
  利用当地的独特资源,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在构建语文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在利用乡土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努力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个人修养的提升。在语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凸显以校为本和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让语文校本课程塑造人、发展人,探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2.补充性原则
  乡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深入分析本校实际和本校与其他学校的差异性,努力探寻出学校自身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中的不足,评估本校课程实施情况,做出分析报告,以此为基础,量身打造国家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辅助体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丰富学生的个性世界。
  3.动态性原则
  时代在飞速发展,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因为它无法摆脱社会而孤立的存在。因此,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社会的动态发展相一致,针对学生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4.适宜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不能定位过高或过低。资源的选择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量要适宜,针对学生的不同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形成有关联的多元化的模块组合。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满足学生自我成才的社会需求。
  二、整合校外资源
  1.建立乡土文化教学素材库
  高台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芒硝、原盐、盐、石灰石、石英、萤石、重晶石、花岗岩、钛磁铁矿和煤。此外,高台县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将这些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作为高台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建设美好家乡,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自信心。
  帅忠红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研究》中论述:“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教师和校园文化等校内语文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挖掘地方自然、人文和网络资源等校外多元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本地经济发展概况,另一方面还应传承本地乡土文化。高台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历史悠久。将地方乡土文化删繁就简、整合加工成适宜学生阅读的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家乡灿烂的乡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民风是乡土文化最鲜明的体现。在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河西走廊,厚重、多彩的乡土文化是根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从“源”入手,以确凿的文史资料和民间文学为基础,让学生了解、熟知、热爱家乡。迎喜、拜关节、出行、灯竿会、摊煎饼、扎金环、庙会、端午插杨柳、沐浴、针织、献月亮、吃花糕子、吃麻腐包子、烤万岁、祭灶等,这些都是先民在高台生息、繁衍,历经千年结出的文化硕果。在重视内容基础性的同时,精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紧密关联的内容,带领学生走进其中,不仅让他们感受家乡璀璨的乡土文化,而且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2.将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价值突出的素材,按照“阅读提示、正文、学习资料和选文举例、思考与探究”的思路设计。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探究本地多彩的乡土文化,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学习夯实文化基础,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能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利用家乡历史文化名人事迹
  高台县的历史文化名人很多,我们曾带学生参观县博物馆、文化馆,寻找历史记载,查阅档案资料,发动学生阅读《高台县志》《河西宝卷》,开展“重温历史,展望未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不仅出色完成了任务,还学习了古代伟人的可贵精神品质,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4.利用本地地理因素
  本校位于湿地新城区的公园旁,因此,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组织了湿地游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素质教育新课堂、演讲、征文、讲座、书画展),学生就地取材,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出来,利用学校所在地历史遗留下来的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表现积极,气氛热烈,出色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戈壁水乡”有了更完整、透彻的了解,也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爱家乡的教育。
  历史沿革、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源泉,也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高台县是被誉为“戈壁水乡,沙漠绿洲”的塞外江南,其厚重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善良淳朴的人性美优势和景、情、意的完美融合,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极好平台。如设计“大家都说家乡美”的活动,通过介绍家乡的特产、风俗、节日、名人、名胜等,让学生进行演讲,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发挥平台,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734300)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电主轴单元的优良特性及其应用,结合高速电主轴单元的研制实践,分析了大功率电主轴单元支承选用及预负荷的确定,探讨了电主轴单元的结构布局与设计,讨论了电主轴单元冷
“钧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五大名瓷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唯有钧瓷超越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宋代,所以说今天的国礼,应该由我们钧瓷人来做.”孔相卿的话可谓掷地有声.
现代数控机床,无论配置的是哪个系列的数控系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一旦数控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通过PC诊断、显示器或电路板上的报警提示,可初步判定故障的原
磁州窑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迭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它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    一、任务的呈现    任务的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应有的教学环节。教师一开始就应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体现任务的真实性。除了任务的呈现时机外,任务的呈现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