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软环境” 引得“金凤”来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9日,作为2019重庆英才大会重要活动单元,“千名博士重庆行”暨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启动仪式举行。
  面对众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一场推介会,向现场的精英们发出了邀请。
  在现场,许多人才都感受到了高新区的魅力和实力,辖区企业更是备受人才青睐。
  “引”才有方
  毕业于重庆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军伟被高新区的发展前景深深吸引。今年7月,他成为高新区2020年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
  来到高新区后,张军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高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人才科工作人员。
  作为一名北方人,张军伟已在重庆学习和工作了13年,他本、硕、博都就读于重庆大学,在学校的研究课题是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的石油天然气地下储备建设。
  此前,张军伟并没有想过会和重庆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更没想到会来高新区从事人才工作。
  “我已经习惯了做研究、做课题。博士毕业后,我本想回到北方发展,但最终因为各方面原因,选择留在重庆。”张军伟说。
  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个人的不断成长,张军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在项目上能服务的只是少数人,我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服务。”
  2020年4月,张军伟在网上看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的未来规划,他敏锐地意识到:作为重庆西部槽谷未来的新增长极,西部(重庆)科学城将是发展的热土。
  于是,张军伟决定将自己的知识带到西部(重庆)科学城。恰逢2020重庆高新区“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时期,在了解相关政策后,他报了名。
  “当时还挺忐忑的,但是幸好有这个‘绿色通道’,才能让我如此顺利地进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工作。”张军伟说。
  通过“绿色通道”,西部(重庆)科学城可按照一事一议、随到随办的原则,引进符合条件的高层次紧缺人才。
  除了开放“绿色通道”,西部(重庆)科学城还用好留学生创新创业高级研修班、博士渝行周、重庆英才大会等载体,积极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等基地建设,广泛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攻关等方式引才,实现“项目 人才”双落地,为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强大的智力。
  “用”才有法
  当最新编制的人才支持政策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时,张军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自7月开始,张军伟便参与到西部(重庆)科学城最新的人才支持政策编制当中,从征求意见到逐条论证,从修改到定稿,他征求梳理意见不下200条,前前后后修改了20多次。
  这份最新的人才支持政策,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引才聚才的重要抓手。而将张军伟安排到该政策的编制中,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的一次良好实践。
  “只有人才才能更好地站在人才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的人才政策才能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定让张军伟博士参与到新政策的编制中来。”高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部长傅岗说。
  为当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西部(重庆)科学城在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方面不断“加码”,从凝聚力量编制新的人才支持政策,到不断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水平,都体现出西部(重庆)科学城對“千里马”的渴望。
  “良好的政策对于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张军伟说,“我很荣幸能参与新政策的编制,等到我们最新的人才支持政策正式印发,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西部(重庆)科学城,这里也将成为真正的‘人才特区’。”
  “事实证明,将张军伟博士纳入政策编制队伍是完全正确的,他的很多意见都非常契合人才需求。引入人才是我们的初衷,但用好人才,才是促进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建设的关键。”傅岗说。
  “育”才有效
  今年6月,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遇上了一件难事。
  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准备引进贾艳艳博士,但由于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市级工作站,不具有自主招收权,只能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流动站联合培养。
  “贾博士37岁,取得博士学位已经12年,超出了国家博士后人员一般招收要求,在招收方面遇到了难题。”高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人才科工作人员樊佳说。
  贾艳艳科研水平较高,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方向十分吻合,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十分渴望能将其引进从事研究工作。
  “得益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点企业联络机制,我们会精准指导企业开展博士后招收等工作。在党群工作部的协调下,最终取得了重庆大学的支持,双方将对贾艳艳博士进行联合培养。”樊佳说。
  事实上,为引来人才、留住人才、育好人才,西部(重庆)科学城针对各项政策展开了一系列的人才引、用、育工作。
  6月24日,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式授牌成立。
  按照相应的资助政策,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博士后站的博士、博士后可享受系列利好政策:在站期间,博士、博士后全部予以日常经费资助,两年共计16万元;对博士后的研究项目,给予特别资助,最高可达30万元;对获得“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博士后,最高还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培养资助。
  “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一定要树立鲜明的人才导向,构建制度保障和良性人才生态,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我们不仅要将人才引得来,还要培育好,让人才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更好地发展。”傅岗说。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张军伟博士”、“贾艳艳博士后”不断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为高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叮铃铃……”9时55分,闹钟响了。  家住重庆两江新区鸳鸯街道的程女士立马正襟危坐,严阵以待——5月1日10时,两江新区将发放千万元消费券,程女士下定决心要抢到。  10时,消费券准时发放,程女士的指尖忙碌不停。10时1分19秒,首批两江新区消费券被一抢而空。  5月5日中午,程女士带上家人,开心地来到小区附近的一家火锅店,用抢到的消费券吃了一顿美味的火锅。  不仅是消费券,今年五一小长假,“惠
又是一年春草绿。  时间的年轮已碾进2018年。  “新年寄语”年年写,今年的寄语是:大学习大落实促大发展。  这是因为,2018年,将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今年,还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走进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很有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川渝两地频频携手,共同推动了一大批川渝合作事项落地见效。  10月24日,第九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人兽共患病与动物新发疫病”专题论坛在位于荣昌区的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举行。14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针对人兽共患病疫苗、诊断试剂、动物新发疫病流行态势等方面展开研讨。  忙完
聚市场主体“涓滴”,汇“千顷澄碧”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截至2019年底,我国市场主体已达1.23亿户,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骨骼,那么文化便是它的气质和灵魂。  徜徉于重庆市南岸区,不少游人会对重庆这座“网红城市”产生新的观感。南岸区以其集巴渝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于一体的厚重,呈现出巴山渝水多维度、深层次的底蕴,展现出别样的人文之美。  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  那么,如何激活一座城市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背景下,南川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区,肩负着“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使命,面临全新历史方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全市“一区两群”新版图上,南川处于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连接点,是东向、南向出渝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三优禀赋”凸显,有利于更好承接和服务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功能布局、人口流动、产业集聚,提升自
初夏,重庆北碚缙云山。  盘山公路蜿蜒于高大的乔木和翠竹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错落洒下。一阵微风拂过,带着山间欢悦的鸟鸣和远处杳杳的钟声,拨动众人的心弦。  “缙云山是罕见的‘三区叠加’之地。”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吕玉春介绍,2001年,缙云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内部分区域还是闻名遐迩的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风景名胜区,山下则是繁华的重庆主城都市区。  “三区叠加”得天独厚,但也带来诸多问
2018年岁末,璧山区。  沿黛山大道驶入六旗大道,一路經过的车场、高架桥、道岔桥、车站等建设现场,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从大学城尖顶坡到璧山段的轨道交通,正建设得如火如荼。  这让三角村村民张继忠很是高兴:“以后女儿回家就方便了。”  张继忠的女儿在解放碑工作,每个周末回一趟家。星期一上班时,她先从三角村乘坐102 路班车,到璧山区委党校换乘901路公交车,到大学城站后乘坐轨道一号线到
打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搜索”栏中输入“就业”一词,检索后的统计数字会让你感受到政府对就业的重视程度——万余字的报告本已是近年来最短篇幅,“就业”却出现了39处。  通观报告,“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部分,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并定下了具体数据指标。紧接着又专门用一个章节重点说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其中李克强总理甚至用到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成都大都市圈、重庆大都市圈以及受“双城”新极化与强辐射的轴带而集成的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两个规划为基础,顺应和遵循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演进规律,凸显成都大都市圈、重庆大都市圈以及“双城”对其轴带的新极化与强辐射能级,更强调“双城”在经济圈中的统筹协调和引领带动功能,是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的“升级版”,是党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之举,是继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