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有能力,许多人都是愿意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朱庆辰相信这句话,同时也这样去生活。在视新传播机构董事长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更多的身份,他是摄影家、热气球运动员和赞助者、2003中国雇员最满意的雇主、网上评选出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物。他坚信,中国的慈善活动要发展,需要慈善款项使用的账目制度更透明,同时慈善更需要宣传,所以,他把慈善活动和体育活动进行结合,让热气球在天上飞,让那些曾经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而不能玩耍的孩子在地上跳跃。
这个世界需要爱心来拯救
2005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平淡的年份,最危险的非典事件已经过去,社会经济正常增长,大家的生活都很顺利。
然而,在延庆的一个家庭,一对母子却已经开始在繁华地段夏都商场前向过往好心人求助,他们拿出写着为了治病寻求帮助的纸牌子。即使有人投下几元、十几元,然而,离这对母子要筹集的4万元目标还是差得很远。
这个孩子叫赵文龙,出生的时候,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中国,每年约有6.78‰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不实施手术,近90%的患儿在18岁前就会被病魔夺去生命。如果在儿童4~6岁的性格构成期前没有完成手术,患儿就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玩耍,会影响患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性格较正常儿童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赵文龙已经10岁了,经常胸闷,心口疼,他离90%的患儿在18岁前会被病魔夺去生命的期限,越来越近了。
北京市慈善协会得知情况后,想到了一个人,在他们的捐助者名单中,这个人最有可能为这个孩子提供帮助。
他就是朱庆辰,视新传播机构董事长,曾4次资助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进行手术。这一次,朱庆辰依然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为赵文龙心脏修复手术承担全部费用。
手术后,朱庆辰也去看望过赵文龙。做完心脏手术半个月,赵文龙的身材仍然比同龄孩子瘦小许多,但是脸上已经有了健康的血色。赵文龙的妈妈则不停地感谢,手术后,她就再也没听到小龙心脏发出那种不正常的“咚咚”心跳,孩子也再没抱怨胸闷、心慌了。
朱庆辰对于这些普通家庭所遭遇的困境感慨很深,“在没参与慈善事业之前,我并不了解,原来在我们身边,竟然有那么多像小龙一样的孩子需要帮助,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像小龙母亲一样的人生活艰难。当看到那些家庭由于自己的帮助而重获希望,其中的欣慰和幸福很难用语言形容。”
追溯朱天辰第一次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仅仅是一个偶然。
无法面对那一种苍白的表情
朱庆辰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他坦言从来不曾想当个特立独行的人,自己习惯于一种节奏稳定的生活,“我喜欢到固定的餐厅吃饭,如果别人没告诉我其他餐厅,我就永远去一个餐厅吃饭。只要我觉得好,我就愿意一直这么做。”
开始进行慈善事业,对于他来说,也完全是一个偶然,只不过,他把这次偶然一直坚持了下来,成了这家“店”的常客。
朱庆辰会成为一个商人,完全是因为“摄影”这个爱好太需要钱了。于是,他成立了广告公司,并凭着质量一步步做大。有了点钱,摄影的支出已经能满足了,这时,他开始想着为慈善事业尽一份力。
然而,中国的慈善事业的推行并不是很规范、健全,有的人想捐钱找不到地方,有的人则始终怀疑自己所捐款项的流向。
朱庆辰也抱着同样的怀疑,他希望能找到一个全程公开、透明的慈善项目,能够了解自己的善意如何帮助了别人。这种一定要“看到”的执着,还真是 “摄影人”的思维方式。
然而,到了真的可以“看到”的那一天,朱庆辰并不开心。
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朱庆辰和北京市慈善协会取得了联系。北京市慈善协会当时正在组织一场社会捐助求救活动,工作人员带着朱庆辰来到了一间病房。
病房里的小孩还不到三岁,因先天性心脏病被家人遗弃。虽然三岁的小孩还没有那么多想法与表情,然而他面容上的不快乐,是那么清晰。
朱庆辰描述自己初次见到那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印象。“他们的小脸总是缺乏血色,不能做激烈的运动,往往只能呆在家里。作为孩子,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乐、奔跑打闹,他们几乎失去了童年。童年尚未开始,就已经在精神上老了。他们即使努力地、谨慎地活着,也是不快乐的。”
朱庆辰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决定要帮助这个孩子,让他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能出去跑,能去玩,自己也有机会用镜头拍下他欢笑的表情。
庆幸的是,手术很成功。从此之后,朱庆辰多了一重身份——北京市慈善协会捐助者代表。
慈善需要宣传
朱庆辰在捐助了第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之后,在北京市慈善协会的牵线下,又为福利院两名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捐助了手术款。不久,朱庆辰又资助一位大兴贫困少年和延庆男孩完成了手术。这些事情在改变了别人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自己的生活。
朱庆辰至今仍然对这5个孩子的情况如数家珍,并有过一定的后期接触。与此同时,朱庆辰对中国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国内在这一方面的救助机构和能力并不够,一些儿童需要申请外国相关机构的救助,然后等待外国医院的社会福利救助名额,再由相关福利机构出钱并在国外进行手术。
朱庆辰为此感慨:“看着每年都有外企资助我们的孩子去国外做手术,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我觉得作为企业家和中国人,更应为祖国的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什么会一直投身于慈善领域,朱庆辰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最初只是因为一种无法面对那些苍白面孔的同情心,再之后,则是身为民族企业家的责任感。太多情绪混合在慈善救助事业中。
朱庆辰不断地实行和推动着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并与慈善机构合作,启动了一个名为“为生命续航”的活动。他不仅身先士卒积极捐款,同时还大力动员企业界的朋友参与公益事业。在他的大力宣传倡导下,不少企业也开始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从金额上来说,朱庆辰捐助的数额并非最多。作为一个传媒机构的领导,他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扩大慈善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上。他知道,凭着自己的力量,绝对不可能帮助到所有的人。
在2005年北京的慈善活动研讨会上,有人问道:“怎样才能把全社会动员起来,真正形成参与慈善事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呢?”
朱庆辰当时就明确回答:“要注重宣传,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加捐助款使用情况的透明度。”
让人们知道有人需要帮助,让人们找到需要帮助的人,让人们“看到”自己帮助的人的生活有了改善,这就是朱庆辰对慈善活动的认识。
2006年,网上评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物,朱庆辰名列其中。
2008年4月的海口,2008H1中国热气球挑战赛顺利举行。
公益慈善也是这场赛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4月24日的以“为生命续航”为主题的慈善晚宴上,赛事承办方之一视新传播机构董事长朱庆辰,再次为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捐款5万元。
对于朱庆辰来说,空中飞舞的热气球和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筹集捐款,已经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当我看到那些脸上完全没有血色的孩子,在得到了我们的帮助后,就可以露出幸福的笑容,开心地跑跑跳跳的时候,我就觉得有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拯救生命的快乐,是其他任何快乐都无法比拟的。”
编辑/麻 雯mawen214@163.com
这个世界需要爱心来拯救
2005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平淡的年份,最危险的非典事件已经过去,社会经济正常增长,大家的生活都很顺利。
然而,在延庆的一个家庭,一对母子却已经开始在繁华地段夏都商场前向过往好心人求助,他们拿出写着为了治病寻求帮助的纸牌子。即使有人投下几元、十几元,然而,离这对母子要筹集的4万元目标还是差得很远。
这个孩子叫赵文龙,出生的时候,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中国,每年约有6.78‰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不实施手术,近90%的患儿在18岁前就会被病魔夺去生命。如果在儿童4~6岁的性格构成期前没有完成手术,患儿就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玩耍,会影响患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性格较正常儿童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赵文龙已经10岁了,经常胸闷,心口疼,他离90%的患儿在18岁前会被病魔夺去生命的期限,越来越近了。
北京市慈善协会得知情况后,想到了一个人,在他们的捐助者名单中,这个人最有可能为这个孩子提供帮助。
他就是朱庆辰,视新传播机构董事长,曾4次资助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进行手术。这一次,朱庆辰依然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为赵文龙心脏修复手术承担全部费用。
手术后,朱庆辰也去看望过赵文龙。做完心脏手术半个月,赵文龙的身材仍然比同龄孩子瘦小许多,但是脸上已经有了健康的血色。赵文龙的妈妈则不停地感谢,手术后,她就再也没听到小龙心脏发出那种不正常的“咚咚”心跳,孩子也再没抱怨胸闷、心慌了。
朱庆辰对于这些普通家庭所遭遇的困境感慨很深,“在没参与慈善事业之前,我并不了解,原来在我们身边,竟然有那么多像小龙一样的孩子需要帮助,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像小龙母亲一样的人生活艰难。当看到那些家庭由于自己的帮助而重获希望,其中的欣慰和幸福很难用语言形容。”
追溯朱天辰第一次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仅仅是一个偶然。
无法面对那一种苍白的表情
朱庆辰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他坦言从来不曾想当个特立独行的人,自己习惯于一种节奏稳定的生活,“我喜欢到固定的餐厅吃饭,如果别人没告诉我其他餐厅,我就永远去一个餐厅吃饭。只要我觉得好,我就愿意一直这么做。”
开始进行慈善事业,对于他来说,也完全是一个偶然,只不过,他把这次偶然一直坚持了下来,成了这家“店”的常客。
朱庆辰会成为一个商人,完全是因为“摄影”这个爱好太需要钱了。于是,他成立了广告公司,并凭着质量一步步做大。有了点钱,摄影的支出已经能满足了,这时,他开始想着为慈善事业尽一份力。
然而,中国的慈善事业的推行并不是很规范、健全,有的人想捐钱找不到地方,有的人则始终怀疑自己所捐款项的流向。
朱庆辰也抱着同样的怀疑,他希望能找到一个全程公开、透明的慈善项目,能够了解自己的善意如何帮助了别人。这种一定要“看到”的执着,还真是 “摄影人”的思维方式。
然而,到了真的可以“看到”的那一天,朱庆辰并不开心。
在一个朋友的引荐下,朱庆辰和北京市慈善协会取得了联系。北京市慈善协会当时正在组织一场社会捐助求救活动,工作人员带着朱庆辰来到了一间病房。
病房里的小孩还不到三岁,因先天性心脏病被家人遗弃。虽然三岁的小孩还没有那么多想法与表情,然而他面容上的不快乐,是那么清晰。
朱庆辰描述自己初次见到那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印象。“他们的小脸总是缺乏血色,不能做激烈的运动,往往只能呆在家里。作为孩子,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乐、奔跑打闹,他们几乎失去了童年。童年尚未开始,就已经在精神上老了。他们即使努力地、谨慎地活着,也是不快乐的。”
朱庆辰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决定要帮助这个孩子,让他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能出去跑,能去玩,自己也有机会用镜头拍下他欢笑的表情。
庆幸的是,手术很成功。从此之后,朱庆辰多了一重身份——北京市慈善协会捐助者代表。
慈善需要宣传
朱庆辰在捐助了第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之后,在北京市慈善协会的牵线下,又为福利院两名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捐助了手术款。不久,朱庆辰又资助一位大兴贫困少年和延庆男孩完成了手术。这些事情在改变了别人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自己的生活。
朱庆辰至今仍然对这5个孩子的情况如数家珍,并有过一定的后期接触。与此同时,朱庆辰对中国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国内在这一方面的救助机构和能力并不够,一些儿童需要申请外国相关机构的救助,然后等待外国医院的社会福利救助名额,再由相关福利机构出钱并在国外进行手术。
朱庆辰为此感慨:“看着每年都有外企资助我们的孩子去国外做手术,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我觉得作为企业家和中国人,更应为祖国的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什么会一直投身于慈善领域,朱庆辰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最初只是因为一种无法面对那些苍白面孔的同情心,再之后,则是身为民族企业家的责任感。太多情绪混合在慈善救助事业中。
朱庆辰不断地实行和推动着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并与慈善机构合作,启动了一个名为“为生命续航”的活动。他不仅身先士卒积极捐款,同时还大力动员企业界的朋友参与公益事业。在他的大力宣传倡导下,不少企业也开始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从金额上来说,朱庆辰捐助的数额并非最多。作为一个传媒机构的领导,他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扩大慈善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上。他知道,凭着自己的力量,绝对不可能帮助到所有的人。
在2005年北京的慈善活动研讨会上,有人问道:“怎样才能把全社会动员起来,真正形成参与慈善事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呢?”
朱庆辰当时就明确回答:“要注重宣传,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加捐助款使用情况的透明度。”
让人们知道有人需要帮助,让人们找到需要帮助的人,让人们“看到”自己帮助的人的生活有了改善,这就是朱庆辰对慈善活动的认识。
2006年,网上评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物,朱庆辰名列其中。
2008年4月的海口,2008H1中国热气球挑战赛顺利举行。
公益慈善也是这场赛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4月24日的以“为生命续航”为主题的慈善晚宴上,赛事承办方之一视新传播机构董事长朱庆辰,再次为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捐款5万元。
对于朱庆辰来说,空中飞舞的热气球和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筹集捐款,已经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当我看到那些脸上完全没有血色的孩子,在得到了我们的帮助后,就可以露出幸福的笑容,开心地跑跑跳跳的时候,我就觉得有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拯救生命的快乐,是其他任何快乐都无法比拟的。”
编辑/麻 雯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