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中风的中医内科治疗措施,总结经验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均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内科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综合疗效对比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具有統计学意义。结论:急性中风病情危急,需要积极治疗;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较好,应该加强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急性中风;中医内科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突然出现口眼涡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者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的病症。阴阳失调及气血逆乱是本病的病理特点,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每年有90万人死于此病,幸存者中,1/3—4/5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1/4的病人在2—4年内可能再次复发。近年来中风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很有必要。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中风患者的治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40—78岁;病程21—32天;脑出血者28例,脑梗死者14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2—80岁;病程23—30天;脑出血者24例,脑梗死者18例。
  1.2临床诊断参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a、口眼涡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b、起病急骤,变化迅速;c、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多有诱因。
  2临床治疗
  2.1对照组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治疗,脑出血而引起颅内压增高者应迅速降低颅内压,给予20%甘露醇125ml;昏迷抽搐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安定和冰块降温处理;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2.2实验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内科治疗。a、中药:40—60m1清开灵注射液分一次或两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0.9%NaCl注射液250—500ml静滴。2周为1疗程,应用2个疗程。b、针灸: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 ,每日治疗一次,可达到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滋补肝肾、补益脑髓 的目的,处方:主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辅穴为尺泽、极泉、风池、委中;配穴为吞咽困难者加完骨、翳风;语言不利者加上廉泉、玉液金津、放血[1];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常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加选用。操作时需专业医师慎重进行,手法、部位务必准确。
  3结果
  3.1疗效评定[2]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症状有改善,患肢肌力提高不足2级。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死亡。
  3.2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前后比较如下图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方面,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4分析讨论
  急性中风主要是在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上发病,主要病机有痰湿、风火、血瘀、气滞等,主要病因为年老体衰、嗜烟酒、忧思恼怒等,使脏腑阴阳失调、阳亢于上、阴陷于下、内风煽动、瘀血阻滞等致使气血逆乱。经云:脑者,元神之府。一旦肝阳化风、气血逆乱会直冲犯脑,则致清窍闭塞,发为中风。其起病急骤、症状多端、病情恶化迅速,故会出现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特征表现,可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状。据其临床表现可有中脏腑和中经络之分,有真中风及类中风之别;前者区别在于有无神志改变,中脏腑常神志不清且病情重;后者在于内风和外风,内风导致的中风,根据辨证为中经络者有肝阳暴亢、风痰瘀血、风火上扰、肝肾阴亏、痹阻脉络、血虚风动等不同,中脏腑者还有痰湿蒙窍、痰火闭窍及风火闭窍之异。急性中风无论属于上述哪种类型,突出表现主要为邪实,应当以治标实证为先作为临床治疗原则[2],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芩、牛黄、金银花、水牛角、山栀、珍珠母、郁金、板兰根等,具有清热泻火、化痰通络、醒脑开窍、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镇静安神的功效;辅助针灸疗法也可达到部分该功效,增加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69.05%,可见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确切,同时应该看到急性中风病情危急、凶险,治疗不及时往往效果差。临床上,应该积极探讨并研究中医内科治疗急性中风的措施,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治愈更多的病人。
  
  
  
  参考文献
  [1]段跃武,孙雪江等.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中风病80例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45.
  [2]孙秀琦.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6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总结其临床治疗的的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低流量吸氧和对症治疗原发病等治疗,128例中显效64例,有效5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8%,其中死亡5例,占3.9%,死亡原因为泵衰竭3例(60% ),猝死1例(20%),心律失常1例(20% );结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容易产生心理恐惧。心理恐惧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心理反应,恐惧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是由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原有大脑皮层
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
一般情况下中药的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中药可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胰岛素增敏、降血脂、抗氧化
【关键词】人工流产;并发症;防治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孕和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一种补救措施,但部分受术者可能发生并发症[1]。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不能作为常规的节育方法。人工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两种方法。本文仅讨论手术流产的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以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术中出血    术中出血≥200 ml者为术中出血,其原因为妊娠月份大和各类高危手术或所用吸管较小或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