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自然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接触,也有百年时间了,其间虽然有人谈及二位的教育思想,但更多的是在教育学意义上论述的,割裂了教育的两者各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但是,缺乏的终究会补上的。
  近期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里推出的《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一书可谓是国内学界对二者思想解读的一大推进。
  虽然同样是重视教育,但显然在不同社会和国家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是迥异的。孔子的教育要人知书达礼,柏拉图的教育里则放逐诗人。那么,在洛克和卢梭各自的教育设想里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能完善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可以合理使用自己自由的人。
  虽然洛克和卢梭的教育目的相同,即培养适合现代政治社会生活的理性自由人,但是二者的方法和起点有所不同。例如,洛克认为人的起点就是一张白板,我们需要通过教育使人学会运用自然自由;卢梭则对依靠理性敦化风俗有所怀疑,他希望围绕自然本身的限制来展开人的教育,最终把人的理性归于一种良知上的情感本能力量。这都是要依从于教育的自然法。
  洛克的教育思想充分阐述于《教育思议》,卢梭的教育思想则充分阐述于《爱弥尔》。如本解读书所言,无论是洛克,还是卢梭,他们的教育对象都不是资产者,而是现代社会的普遍合格成员。但是,现实比较吊诡的是洛克的现实教育对象就是一位英国贵族的儿子,卢梭则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资产者的孤儿院,虚构了一个学生进行教育。
  然而,更大的吊诡在于让·雅克·卢梭精心教育的爱弥尔,在接触到庞大的社会风俗时,却脆弱地破碎了,待到理性冷静下来发挥能力的时候,却是通过回到孤独的状态来维持与外界的对抗和获得内心的自由。洛克的教育则面临着扩展可能性的问题,尽管洛克意图教育的对象是普遍的人,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那种教育或许只有在绅士阶层才能实行。
  当然,这并不是要否认洛克与卢梭这两位现代哲人教育思想的可行性。以本书的两位作者为例,恰恰就是汲取洛克和卢梭教育思想的教育成果。一位中国的学者以二位西方哲人的思想理路,教育出了新的“爱弥尔”,回过头来探讨教育思想,诚可谓一段佳话。
  上面講的只是对洛克和卢梭的文本解读,读过本书后,你也可以不这样正襟危坐地去读《教育思议》和《爱弥尔》。或许你可以把前者作为一本教学指南,后者作为一部成长小说,从中看出点儿门道,就远比当下向孩子灌入意见、输入教条有益多了。
其他文献
[摘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平台,从系统思维的角度,进行“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改革实践,解决目标导引、理念更新、内容安排、方法选择、手段更新、考核转型、保障因素等问题,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基础”课四轮驱动教学做合一实效  [作者简介]曾骊(1975-),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浙江丽水323000)  
从基层工作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支队伍的力量不可小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本质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突出作用。充分
[摘要]大学生创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大部分属于隐性课程知识的范畴。隐性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多方位开发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隐性课程 学生创业素质 培养  [作者简介]马从兵(1972— ),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1)  [基金
[摘要]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其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能力目标,二是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能力,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重塑了职业教育新理念。适合“一堂好课”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的高职课程应是“项目化”课程。为此,必须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有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按照“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员参与、鼓励创新,重点实施、重在效果”的总原则进一步推进“项目化”课程改
抵押权是一种优先受偿的权利,在同一抵押权上允许多个抵押权的存在,在这个情况下就涉及到抵押权顺位的问题。顺位固定主义与升进主义对于如果次序在先的抵押权因实行以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