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崭新的姿态,走进了数学课堂,并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新式武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动画、声音、颜色和传播速度的控制,使得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多媒体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媒体技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欲望
南宋朱熹说:“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利用了电脑中的数字化技术和交互式的处理能力,使文字、声音、图象、图形等多种信息建立联系,能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在心理学上称为学龄初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多媒体创设的恰当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求成欲,从而促成学习动机。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时,电脑出示一张2008年奥运乒乓球颁奖仪式图片,然后问学生:从图片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我们还在什么情境中看到过国旗?这些国旗形状相同吗?大小一样么?那谁能猜测一下不同大小的国旗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涨,积极思考,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的情境设计,既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模拟现实,让学生“身临其境”
多媒体模拟数学现实背景对于数学教学是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现实情境模拟,可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课堂中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完《比例的意义》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出示一张较小的老照片,告诉学生我想将这张照片放大,照相馆给了三种冲洗方案(此时电脑出示三张方案图),请同学们帮助确定选哪一种?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让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选的?根据的是什么知识?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让学生“选相片”,使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着密切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提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除围绕一节课的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外,还要适当设计些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潜能。如五年级下册《旋转》一课,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板块:通过图形旋转可以得到许多漂亮图案。请同学们跟我进入“设计师”板块,亲自去设计漂亮的图案吧。
电脑出示几种简单图形。学生可任选其中一个图形,然后确定它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再输入旋转角度、旋转个数,点擊开始按钮,这时电脑可出示按此要求旋转而成的一个图形。通过多个学生的多次尝试,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提高。此环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还调动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利于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用自身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智慧,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利于让每一位学生在其智力、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感觉到,多媒体确实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通过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效等创造一个“现实”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还能发挥自身操作、放大的优势,在教学关键处给予学生更清晰、直观的指导,在知识连接处给予学生承上启下的阶梯,在学生出现思维空白时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支撑。这些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动画、声音、颜色和传播速度的控制,使得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多媒体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媒体技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欲望
南宋朱熹说:“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利用了电脑中的数字化技术和交互式的处理能力,使文字、声音、图象、图形等多种信息建立联系,能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在心理学上称为学龄初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多媒体创设的恰当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求成欲,从而促成学习动机。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时,电脑出示一张2008年奥运乒乓球颁奖仪式图片,然后问学生:从图片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我们还在什么情境中看到过国旗?这些国旗形状相同吗?大小一样么?那谁能猜测一下不同大小的国旗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涨,积极思考,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的情境设计,既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模拟现实,让学生“身临其境”
多媒体模拟数学现实背景对于数学教学是一个新课题。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现实情境模拟,可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课堂中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完《比例的意义》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出示一张较小的老照片,告诉学生我想将这张照片放大,照相馆给了三种冲洗方案(此时电脑出示三张方案图),请同学们帮助确定选哪一种?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让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选的?根据的是什么知识?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让学生“选相片”,使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着密切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提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除围绕一节课的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外,还要适当设计些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潜能。如五年级下册《旋转》一课,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板块:通过图形旋转可以得到许多漂亮图案。请同学们跟我进入“设计师”板块,亲自去设计漂亮的图案吧。
电脑出示几种简单图形。学生可任选其中一个图形,然后确定它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再输入旋转角度、旋转个数,点擊开始按钮,这时电脑可出示按此要求旋转而成的一个图形。通过多个学生的多次尝试,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提高。此环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还调动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利于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用自身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智慧,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利于让每一位学生在其智力、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感觉到,多媒体确实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通过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效等创造一个“现实”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还能发挥自身操作、放大的优势,在教学关键处给予学生更清晰、直观的指导,在知识连接处给予学生承上启下的阶梯,在学生出现思维空白时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支撑。这些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