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项全面发展已然成为了当今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必要的。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 開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16
一、在多媒体网络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
(一)转变教学形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教学资源,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教材垄断教学资源的弊端。并且,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不合理教学形式也会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而被师生互动以及生生合作学习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会得到改变,从而促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尚未广泛普及时代下所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只能够从教材和教辅材料中获取,但由于教材并不是逐年更新的,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而在多媒体网络下开展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便会逐渐变得多元化,教学手段也能够随着教学资源的充实而逐渐丰富,教学内容趋向于生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基于多媒体网络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就要学会发挥信息技术生动具体形象的教学优势,合理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作为教学依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导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一个深入的掌握与理解,从而进一步的强化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在课程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中国发展情况的影像资料,或者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播放《那年那兔那些事》国产动画片,在课程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其次,在课中授课时,教师可在为学生讲解“国庆节和国名的由来”时,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让小学生了解国庆节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再次,向学生展示我国7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愤慨慷慨激昂的阅兵视频对课程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在课程结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归纳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回顾知识点,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强化学习效果。
(二)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法治观念,塑造学生三观最为有效的教学学科,并且该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是要扩大自身的教学视野,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让学生通过观看公益短片学习尊敬父母传递亲情等优秀行为或者,教师还可根据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设计相关的主题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收看新闻浏览网络报道等方式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然后,在课程中让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在网络上检索的学习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思考这些现象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运用相应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质的发展与飞跃,但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劣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严格遵循适度、适量的教学原则,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从而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迎迎.多媒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南北桥,2020(13):170.
[2]强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分析[J].南北桥,2020(11):66.
[3]梅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实践[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6):113-114.
[4]李萍.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3):196.
[5]严加安.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2):5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 開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16
一、在多媒体网络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
(一)转变教学形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教学资源,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教材垄断教学资源的弊端。并且,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不合理教学形式也会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而被师生互动以及生生合作学习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会得到改变,从而促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尚未广泛普及时代下所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只能够从教材和教辅材料中获取,但由于教材并不是逐年更新的,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而在多媒体网络下开展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便会逐渐变得多元化,教学手段也能够随着教学资源的充实而逐渐丰富,教学内容趋向于生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基于多媒体网络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就要学会发挥信息技术生动具体形象的教学优势,合理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作为教学依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导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一个深入的掌握与理解,从而进一步的强化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在课程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中国发展情况的影像资料,或者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播放《那年那兔那些事》国产动画片,在课程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其次,在课中授课时,教师可在为学生讲解“国庆节和国名的由来”时,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让小学生了解国庆节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再次,向学生展示我国7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愤慨慷慨激昂的阅兵视频对课程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在课程结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归纳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回顾知识点,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强化学习效果。
(二)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法治观念,塑造学生三观最为有效的教学学科,并且该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是要扩大自身的教学视野,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让学生通过观看公益短片学习尊敬父母传递亲情等优秀行为或者,教师还可根据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设计相关的主题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收看新闻浏览网络报道等方式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然后,在课程中让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在网络上检索的学习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思考这些现象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运用相应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质的发展与飞跃,但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劣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严格遵循适度、适量的教学原则,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从而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迎迎.多媒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南北桥,2020(13):170.
[2]强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分析[J].南北桥,2020(11):66.
[3]梅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实践[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6):113-114.
[4]李萍.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3):196.
[5]严加安.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