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写作:儿童语言表达最本真的状态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孩子刚刚还很要好,一下课,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反目成仇”,甚至“拳打脚踢”。当你想去劝说时,他们却又和好了,比原来还亲密。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孩子的生活。情绪左右行为,喜怒无常,甚是可爱。也因此,孩子的作文往往是情绪化的,儿童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情绪写作。情绪化可以是快乐、兴奋、感动;可以是委屈、痛苦、挣扎。这就是儿童心底最原始的表达冲动,可以是正能量,也要允许所谓的负能量。
  一、解开心灵的束缚,激发学生自由写
  触动儿童心灵,内心产生波动,需要表达抒发,你的学生敢放手写吗?未必。要知道,儿童写出的作文,最终需要教师评价。他们会揣摩自己的主题是否积极向上,自己的作文是否迎合老师,作文的内容是否得罪他人……儿童写作是不自由的,“带着枷锁,在别人的鞭子下舞蹈”,这是对儿童当下写作状态一种恰如其分的描述。写作失去自我,灵性逐渐退化。
  儿童有了写作情绪,教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教授写作技巧,而是不断鼓励。儿童处在情绪表达的高潮而能自由自在地抒发,写作才有酣畅淋漓的愉悦。没有一个人希望在表达时想着如何导入、如何构思、如何遣词……带着这样的“枷锁”,仅有的写作冲动瞬间化为乌有。
  无论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最为真实的心声,应该先极力护住那微弱的火苗,不断地煽风点火,产生熊熊的写作动力。作文里的情绪不等于作者的品德,而只是心底真实、勇敢的表达。因此,不需要用道德的标准去评价情绪化的作文。我们发现,有太多的学生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写作一套,生活一套,一副副都是“小大人”的样态。孩子迷失自己的言语表达 ,隐藏了内心,写出来的文字只是应付老师,应对考试而已。
  教师应站在写作本位的立场,放下架子,大力表扬作文里的语言,让孩子拥有写作的安全感,不断产生表达的欲望,写出心底最为真实的声音。摆脱束缚,自由写作,抒发情绪,忘记所有的写作痛苦,这才是儿童写作的本来状态。
  二、释放内心的激情,信任学生真情写
  儿童有情绪要表达,需要倾诉,但写作时也会顾及各种原因,不愿意说真话,表真情,写的文章“虚情假意”。明明不是这样想的,为了迎合口味,说着虚伪的话。当所思所想受到外力“禁锢”,作文一定不真实。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应鼓励他们写出最为真实的感受。看到孩子情绪的语言、个性的表达、叛逆的思想,不要意外和惊讶,因为那才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有了安全感,有了表达平台,语言便会出乎意料,很多写作技法会无师自通。很多孩子受到某种“刺激”后,时常写出惊人之作,出乎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意料。写作激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写作就不再是一件困难事、可怕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写自己的情绪,宽容他们的幼稚,尊重他们的想法。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江湖,孩子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喜悦、矛盾、委屈等,当一个孩子表达出来心声,可以挑起舆论,引起争鸣。当儿童内在的思维被调动,写作欲望逐渐产生,就会不断有情绪作文涌现出来。适当挑起学生之间的“矛盾”,顺势利导,引导其以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绪。这样,既可让他们写出精彩的真话作文,又能相机教育学生,“作文教学”就成了“作文教育”。
  三、捕捉当下的冲动,放手学生勇敢写
  成人一般能掌控自己的心态,以较好的姿态去为人处世。儿童的“情商”没有成人高,情绪控制能力不强。班级里很多学生“变化无常”,一会喜出望外,一会痛不欲生;一会万千烦恼,一会忧心忡忡;一会感动至深,一会憎恨无比……这就是儿童,言行情绪化,无法自如地控制自己,又缺少宣泄的渠道,成长生活会烦恼无比。
  人的情绪对写作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生活中如果有人顺风顺水,日子逍遥自在,不会想到要写点什么;生活和事业无比艰难,受到排挤,就会感慨人生不如意,产生写作的冲动。李白就是如此,官场不得意,“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儿童觉得无比兴奋、委屈、痛苦、烦恼时,也会产生写作冲动。这既是一种内心的宣泄,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此时,表达无所顾忌,会透露出不为人知的小秘密,释放出意想不到的价值观。学生以这样的状态写作,教师千万不要以道德的眼光去审视,揣测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教化的冲动。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定格当下的状态,发现内心最为真诚的想法,大胆写作。此时,学生写出的才是真作文,才是生活的真表现。
  儿童的情绪不稳定,经过缓冲会逐渐褪去,这样就找不到写作冲动了。设立一个素材本,能解决这个问题。每天用三五句话记录下一件最情绪化的事情,一周记录五六件,周末拿起笔时,就能重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素材本就像“文字照片”,定格了曾经的故事,收入了当下的情绪,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提升选材能力。
  班级生活中,发现学生情绪化的事情,我会及时约稿,请他们勇敢地记录下故事。情绪通过写作及时表达,又有班级作文周报的发表平台,作文便有可能用来传达心声。在班级作文周报出版中,我还设立了“向他争鸣”栏目。学生对周报上的作文有异议,便可以通过写作表达。
  四、感受表达的酣畅,鼓励学生创意写
  儿童没有自主权,寫作几乎成了情绪表达最好的方式。用笔与自己对话,与世界交流,写出心中的愉悦或不满。等到文章写完,内心会变得平和。儿童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情绪宣泄”,这也是鼓励儿童写情绪作文的缘由之一。
  当儿童有了情绪,要给予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个性地表达。这样,蕴藏在心底的语言就会被激活,这些语言有个性,表达有创意,充满了灵气。儿童从小浸润在母语环境里,有着无穷的言语潜能,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抓住当下的情绪,情感表达就一定会喷薄而出。
  班里有一对同桌,男孩是学校教师的孩子,女孩成绩优异、多才多艺。这俩孩子一直有矛盾,男孩嫌女孩娇气,女孩嫌男孩自私。女孩子写了篇作文,发表在班级作文周报上,感叹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这是事实,可一下子激起了男孩的不满,他立即写作文回击:
  我们让你评头论足了吗?没有。
  我们让你污辱班级了吗?更没有。
  我们让你在班级前面添一个“烂”字了吗?没有。你恰恰添了。
  是你自己看教师子女多才进来,看老师资质好才进来。那你可以选择不进啊!还说看我们才进来,看老师才进来,那你当初可以选其他班。我们49个人去了一个,那不正好吗?排座位方便点,批作业轻松点。
  这段文字充满了力量,每句话都针对女孩子的作文进行回击,都是掏心窝子的话。连续的设问句,句子独立成段,反问句妙用……很多的表达技巧我也没有教过,都是其自然的表达。周报讲评课上,我请大家讨论这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也奇怪,这次后,两个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很多。
  儿童写作呼唤“情绪写作”。写作如为人,拒绝伪善。真作文成就真性情,儿童才能成为“真人”。当然,站在保护儿童的立场,还要引导有分寸的表达,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做到“真话不全说,说的全真话”。然而,这是“情绪写作”展开之后的又一话题了。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核心要素,其设计的好坏对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大量实例探讨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设计问题。  关键词 PBL;问题;设计;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6)12-0023-02  Research of Problem Design in Problem-based Lear
近日,我有幸到作文教学名师吴勇老师所在学校——南京市上元小学,听了四节习作训练微课,分别是三年级“特征组合写样子”、四年级“中心发散写具体”、五年级“捕捉动作写事情”以及六年级“曲折写故事”。每节课时长不超过30分钟,内容聚焦于一个训练点,属于微格习作训练课。四节课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主题突出,切口微格;选材灵活,趣学有格;指导精细,引导入格;自由练写,自然升格。  一、主题突出,切口微格  综观当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字理识字、扩词等多种方式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讲、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着两个小伙伴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
2011年版课标在“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然而,在我听过的所有低年级的课中,难寻落实这一“教学建议”的课例。教学时,总是“认”“写”不分,一种学法(“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一个模式。  一、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利用节选改编自名著的课文,引发学生阅读名著整本书的兴趣呢?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六年级节选课文《三打白骨精》导读《西游记》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整本书导读的教学探索。  一、整本书导读课的目标考量  要发挥改编自经典作品课文的教学价值,首先要跳出“用课文,还是用原文”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统
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提供的“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围绕主题“汉字真有趣”制订活动计划。  3.根据活动计划,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  料,并能对所获取资料进行筛选与整理。  4.围绕主题,开展一次猜字谜活动,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板块一 借助“阅读材料”,激发兴趣,  打开思路  一、激趣导入,引出
教学目标:  1.说话时,能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得当,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2.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语气。  3.能通过沟通,礼貌用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说体会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要认真听。  师播放故事音频:  小白兔辛辛苦苦地在地里收了一筐胡萝卜,高高兴兴地往家运。半路上,它碰到了躺在草地上晒
在教学一上统编本教材时,笔者遇到了以下两个问题,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实际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将具体分析与大家分享。  一、“iɑn”的读法  教学前鼻韵母“ɑn”,当我们遇到三拼音节jiɑn里的“iɑn”,到底应该将其读成“衣——安”,还是读成“烟”呢?若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三拼音节的拼读原则是“声轻介快韵母响”,如“j-i-ɑn”,很明显会读成前者的发音。对于这种读法,许多一年级的学生都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  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  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  写要点,写好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言激趣。  同学们好!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
摘 要为了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在开放式教育城域网平台上,架构基于IP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目标,分别论述了网络平台、协议选择、会议安全、音视频质量保障等实现方法,并成功实现了一个多点双向式的纯软件视频会议系统。  关键词 视频会议软件;TCP/IP协议;教育城域网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0-0070-03  D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