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既普通,又不平凡的孩子;这也是个既简单,又有深意的故事。
6岁那年,他随着身为数学教授的父亲住进了学术气氛浓厚的清华园。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当他央求父亲教他摆弄房中的几何模型时,当他羡慕父亲懂得用诸多数学定理来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时,父亲却总是微笑道:“慢慢来,不要急。”由于父亲的宽松管教,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似乎没有利用过任何“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学习,反而总是在玩耍嬉戏:清华园里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每一朵花他都长久地注视过,甚至当他为蚂蚁搬家等“重要事件”而耽误了上学被老师告状时,父亲依然是那句淡定的话:“慢慢来,不要急。”
和父亲一样,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超常的数学天赋。但父亲似乎对他的天赋视而不见,从不对他进行任何指导,仅将书架上那些外文版的数学书籍向他开放。只是,有限的外文阅读能力让好学的他常常一知半解,当他不得不向父亲求教时,父亲只是偶尔给他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还想继续问下去,父亲的老生常谈就又来了:“慢慢来,不要急。”
在“慢慢来,不要急”的家庭氛围中,他快乐并轻松地成长着,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抗战开始后,他们一家辗转到达昆明。在昆明,他只读了半年高中,便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起初他报了化学系,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物理更有趣,于是放弃化学转入物理系。对于他的选择,父亲没有干涉,只给了一句忠告,当然,仍是那句:“慢慢来,不要急。”
他就是杨振宁,后来的故事也许我们早已熟悉: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并于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他年仅35岁。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中,在父亲“慢慢来,不要急”的教育理念下,杨振宁并没有如当今部分家长所担心的那样,因为不思进取、玩物丧志而荒废时间,反而比大多数人更早地取得了成功。对孩子的鞭策和督促固然重要,但这一切都需要家长在摆正心态的前提下进行,您的耐心和宽容,才是对孩子成才最好的帮助。
6岁那年,他随着身为数学教授的父亲住进了学术气氛浓厚的清华园。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当他央求父亲教他摆弄房中的几何模型时,当他羡慕父亲懂得用诸多数学定理来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时,父亲却总是微笑道:“慢慢来,不要急。”由于父亲的宽松管教,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似乎没有利用过任何“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学习,反而总是在玩耍嬉戏:清华园里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每一朵花他都长久地注视过,甚至当他为蚂蚁搬家等“重要事件”而耽误了上学被老师告状时,父亲依然是那句淡定的话:“慢慢来,不要急。”
和父亲一样,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超常的数学天赋。但父亲似乎对他的天赋视而不见,从不对他进行任何指导,仅将书架上那些外文版的数学书籍向他开放。只是,有限的外文阅读能力让好学的他常常一知半解,当他不得不向父亲求教时,父亲只是偶尔给他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还想继续问下去,父亲的老生常谈就又来了:“慢慢来,不要急。”
在“慢慢来,不要急”的家庭氛围中,他快乐并轻松地成长着,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抗战开始后,他们一家辗转到达昆明。在昆明,他只读了半年高中,便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起初他报了化学系,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物理更有趣,于是放弃化学转入物理系。对于他的选择,父亲没有干涉,只给了一句忠告,当然,仍是那句:“慢慢来,不要急。”
他就是杨振宁,后来的故事也许我们早已熟悉: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并于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他年仅35岁。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中,在父亲“慢慢来,不要急”的教育理念下,杨振宁并没有如当今部分家长所担心的那样,因为不思进取、玩物丧志而荒废时间,反而比大多数人更早地取得了成功。对孩子的鞭策和督促固然重要,但这一切都需要家长在摆正心态的前提下进行,您的耐心和宽容,才是对孩子成才最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