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业生悟性的培养途径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教学弊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悟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从一个侧面论述了体育教学应着力创新教育,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悟性 培养
  
  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行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战略的今天,体育教育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革,但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弊端。不少体育教师认为如今的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执教困难重重。但我们站在发展的角度理性地分析一下:我们的体育教学最为缺失的是什么?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不应是责难,而是怎么办。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悟性、健全的人格提出一些探讨见解,以求共勉。
  
  一、体育悟性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体育中的悟性,是指学生对运动技能信息的分析力和理解力,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心领神会和敏感直觉。它表现在学生思维方面的突出特点:善于联系,触类旁通;抓住事物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体育悟性与人的运动感觉相关,如从事球类运动有球感,学习舞蹈有乐感即有节拍。这种悟性与心身合一,潜脉相通,是心智情感的情结,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心智情感的过程,由此生成“心得”和获得成功体验。体育中的学习悟性说起来玄妙,但培养并非难不可为。当然,学生只靠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破碎地分析技术形成过程是很难培养出体育运动的悟性的,只能是对自己悟性的磨损和伤害。
  
  二、体育悟性的培养途径
  
  1 唤醒学生已有的运动体验,把激情带到体育课堂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切身体验,这种感悟或体验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使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心灵接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体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唤醒课堂之外的运动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与运动相关的切身体验,把情结带到课堂,以利于学生学习新的运动技能。这种切身体验优势于其它抽象学科的学习,能使体育课堂充满探讨的情趣,增加快乐的氛围。例如雨过天晴,路上跨越溪流的“腾空步”感觉,带到“跳远课堂”,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激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无处不在,成功的经验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是我们不留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运动的美和体验运动带给的快乐.注重养成刻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是体育悟性的源泉和终身体育的源动力。
  2 创设条件、机会和情景,给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师的目标是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学生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师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师完全相同的理解和技术要求。在这种教学理念的驱使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地位,学生没有机会和条件发挥其思维的想象力和灵活性,没有个性发挥空间,阻碍了创新品质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标排序是:第一,态度和能力;第二,实用技能;第三,知识。这充分说明教学过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创新性地应用知识,有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时期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有美好的理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为学生创设条件、机会和情景,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增强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体育悟性的有效途径,因为人的悟性就是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想象,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领悟和把握。想象力的思维方式应如杜甫所言: “窗外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联想力、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悟性时,教师的着力点要准,时机要成熟,例如,在学习网球的高抛发球时,给学生创设隋景,联想到排球的上手发球,联想到羽毛球的跳起扣杀动作,从而感悟挥拍时的鞭打动作,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实践中,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烘托学生,把学生推到队伍前和带到比赛场,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大背景”、 “大场面”,引导和激发学生自己理解和体验运动情境,把个性发挥放到重要位置,让学生尽情表现,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示个性,大胆运用体育技能技术,学生就易于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体育悟性,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
  3 更新观念、把握创新脉搏,开阔学生文化视野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面对实际情境,畅说自己对技能动作的见解,满足好奇心,更新思维方式,滋润学生的创新土壤。教学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教材,而要拓展性地对教材进行逻辑推演。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地想象力,而且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在叙述自己的见解和践行自己技能过程中,教师恰当把握学生思维脉搏,可以使学生迅速地、直接地发现运动技术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即可产生悟性、灵感。学生为了解决运动技能中的问题,总要提出这样或那样疑问或想法。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推理等途径,组织学生去验证或探索,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从中拓展知识领域,加深相关学科知识的印象,这会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更加理性化,从另一层面也可得到人文素质的培养,开阔了文化视野。比如用物理力学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背越式跳高比其它姿势更有利于取得好成绩等等。另外,学生在对体育技能学习时可能伴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有时无法用语言表达,可能只是一个技术动作、一个优美的造型。在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时,创新表达不一定是很强的逻辑思维语言,悟性的体现往往是学生和教师面前一个不起眼的手势和动作。
  4 悟性离不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体育实践
  悟性来源于实践,是生活学习的积累和前人经验的升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创新的知识背景均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际体育知识经验之上,即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真理与原则,否则,悟性就失去了它的应用意义,也就不具备实践中的可比性。悟性的强弱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息息相关,体育教材的编排和教师的课堂设置首先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或经过努力而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认知结构,教师应将内容的难易程度控制在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一层面上;学生业余时间应扩大知识视野,注重文化修养和知识积淀,从事各项体育技术技能练习,在此基础上,对所学课程进行分析和大胆探试,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体育实践中去练就“一叶知秋”的悟的功夫。
  总之,培养学生的悟性,健全学生的人格,是与当今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行创新性教育的宗旨分不开的。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摒弃只求防错,不求创新,只求保险,不带风险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富有激情和个性,富有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多一点体育精神,少一点浮躁情绪,多一点教风的宽容,少一点学风的禁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太极拳理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医阴阳虚实,太极拳运动寓修养心性、养生技击于一体。医学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学生们除了掌握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技能,对传统养生、疾病预防、心理干预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医学院太极拳课上教学更要赋以更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医学院;太极拳;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即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赞美画工的技艺。诚如清朝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由于中国画非常讲究意境,尤喜画中题诗,好的题画诗,和画作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互补,使意境更加深远。当然,也有许多赞美画
[美丽传说]  [趣闻选登]  (一)烂柯人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②,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③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任昉《述异记》  注释 ①因:于是。②俄顷:不一会儿。③柯:斧子的柄。  译文 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衢州烂柯山),晋代有个叫王质的人砍柴时来到这里,看见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
一  猫总爱扬起柔软的下巴钻进于我来说太过灼热的暖阳中,拉长了身体微伸着粉色的舌打哈欠。它踩着足下浅色的肉垫,从我阴暗且潮湿得隐隐有一丝雾气的房间踏入阳台。它纯白的耳朵尖撩起蒙着厚灰的帘子,刺目的金色光辉便悉数淌满了地板。  无论是这逼迫人的明亮亦或是猫颈间系在红丝绒颈带上金色铃铛的脆响都将我几近逼疯了。我索性将捂住脸的被褥拉下大半露出口鼻来呼吸。猫见我醒了,便甩开蓬松柔软的尾巴看着我,如水般清亮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逻辑法等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认真休闲能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认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注意对学生认真休闲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认真休闲能力的增强也能为国家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期健康的发展服务,并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认真休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  随着社会文化
摘要: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同时,不排斥“强迫体育”内容教学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强迫体育”学生发展 素质 合理性 现实意义    “强迫体育”内容是指学练过程中枯燥乏味、对人行为产生约束的同时又需要付出较大体能、且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但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生存发展能产生积极意义的教学内容。本文试图通过讨论,探讨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1、学生负面现象概述    近年来在工
原文呈现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文/蒋方舟  大学4年,我听了很多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有三个问题被问得最多:“第一,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第三,你们公司现在招人吗?给一个发简历的邮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开始,我对“梦
进击的谷歌想把全世界的路都走一遍,并用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信息一一记录。这听起来好麻烦哦,要走到猴年马月吗?  不过,如果运用数百万架无人机或传感器来采集信息,就没有那么难了。可以说,自动数据处理即将进入黄金时期。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现在的数据类型不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图片、视频、音频、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类型的数据,个性化数据占绝对多数。
“哇,真的不用开学啦!”春阳举着手机激动地扑到摊开的被子上,一连串的笑声弹珠似的喷发出来,砸得人耳朵嗡嗡作响。  “你们也不能开学啊,这待在家里课还怎么上?”妈妈伸脚淌开地上几袋子鼓鼓囊囊的书本,手上使劲按着拖把蹭着并不存在的污渍。春阳爱惜地揽过书包,拉开拉链将书一股脑倾倒在床上,不忘叮嘱道:“妈,你明天早点叫我啊,我好好收拾……”  第二天太阳还未驱散晨雾,春阳攥着一支笔,兴奋地端坐在书桌前等待
我喜欢品诗。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到《唐诗三百首》中“誰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淳朴,到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愁绪,再到徐志摩的“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不舍,我都爱。因为诗,既是承载情感的“器皿”,更是蕴含着自古绵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品诗就是在品中华文化。因为有诗,方可让我们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