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伤”的镜像化缝合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zhang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上映电影《羞羞的铁拳》不仅在国庆档中异军突起,勇夺票房第一的宝座,同时也成为热议的话题——关于梦想,关于体坛腐败,关于国产喜剧电影发展的思考等多个方面。已有3部作品的开心麻花团队,在迎接高票房好口碑的同时,外界的质疑与批评也随之而来。就此现象不禁引起思考,为何由舞台剧改编的喜剧电影能够票房口碑双赢?关于青春梦想的电影多如牛毛,为何此电影能够脱颖而出?小成本喜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春天是否来临?这部电影能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一、“个人梦想之伤”的“缝合”
  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郭敬明的《小时代》显露出了创作者缺少梦想与奋斗的激情,传导出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在新伤痕主义叙事中,梦想的缺失造成了青年一代的梦想之伤。随着新伤痕叙事这种亚类型叙事模式的不断发展,在展示伤痕的同时,也要求“缝合”愈合伤痕。因此,在文本结构上,《羞羞的铁拳》首先预设了失去梦想靠打假拳为生的艾迪生,与致力于追求真相的完美记者马小之间的矛盾。艾迪生之所以梦想缺失,是由体坛的一系列腐败造成的,以致于艾迪生的心理创伤慢慢转化为一种消极的处事观念——虽然技艺超群,却毫无奋发拼搏的激情,打着假拳昏昏度日。“艺术的特点,就是以鲜明的形象性和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情绪、情感的感染、体验的力量来影响人,教育人的。”[1]通过一道闪电,让艾迪生与马小的性别发生倒置,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随着而来。艾迪生与马小是互为镜像,当他们男女性别倒置之后,由于对另一种职业角色的担当,原本的两角色之间冲突就会比容易化解,甚至产生爱情。审视艾迪生本身这个角色,实则包含了诚实、努力、坚持原则等一系列优点,在追梦过程中的泪水与痛苦,或许就是他在影片开头表现出的圆滑势力,逃避现实的惩罚。在电影结尾,又是一道闪电,艾迪生还是要重回自我,走完一道轮回,完成一个梦想缺失者到梦想追随者的角色转化,并在转换的过程当中同时会有心理创伤的愈合,这就为梦想之伤的“缝合”提供了可能。
  由于马小男友吴良的出轨,迫使女儿心的艾迪生重回拳手赛场,发誓打倒拳皇吴良,以泄心头之恨,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艾迪生寡不敌众,男儿心的马小充当艾迪生的教练,并拜访卷帘门派以提升拳技。在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原来艾迪生与马小都曾是受伤者——都曾有追求梦想、缺失梦想的经历,进而引发了对于梦想的追问与思考。在电影最后经历一番苦战,艾迪生获得金腰带,马小勇于揭露体坛腐败,达成一名合格记者的使命。在这个从梦想缺失到梦想之伤“缝合”主线的贯穿之下,同时还夹杂着时下流行的元素、段子、男女错身的喜剧效果、还有开心麻花的喜剧包袱,不断赢得观众好感。按照一般的逻辑,梦想的重拾并非一日之功,尽管在不少艺术作品中也有很多一朝一夕之间重拾梦想的实例,但均已有些牵强。在电影《羞羞的铁拳中》导演天马行空地把梦想的重拾放置于男女角色性别倒置的创意点之上,颇为新颖。
  简而言之,《羞羞的铁拳》从文本本身的人物设定上,表现出了对于梦想的不断追求,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自我的价值得以实现,原本设于追求梦想道路上的路障得意清除,置于角色个体的梦想之伤得以“缝合”。
  二、“体坛腐败之伤”的“缝合”
  揭露世态乱像,关注描写受害者的悲惨生活,一向是电影比较青睐的题材,一个角色曾经的飞黄腾达一经社会乱象的冲击便名落孙山默默无闻,尤其在喜剧电影中尤为突出。自中国电影诞生之日,揭露社会黑暗体现人情冷暖的喜剧电影便应运而生。从《劳工之爱情》(1922)中郑木匠向祝小姐现场求婚说“你可以和我结婚吗”的前卫之词,到《马路天使》(1937)描写上海下层市民的悲喜剧,在被他人侮辱伤害的生活中,挖掘出底层人物内心的积极性格与内心的坚韧。在战后,又出现了一批讽刺喜剧,如《乘龙快婿》(1947)中讽刺“残胜”和“劫收”的腐败现象,以及《乌鸦与麻雀》(1949)通过对小市民的描写嘲讽了人性思想与性格上的弱点。进入新千年以后,揭露体坛腐败与体坛乱象的电影也遍地开花,从剧情片的《霍元甲》讲述在八国联军全面侵华之时,霍元甲通过农劲荪的帮助,到上海挑战大力士成功,随后开办精武体操馆,在与日本人田中安野的对局中,惨遭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喜剧片《少林足球》中,少林队在面对强雄通过高科技训练以及使用违禁药品所带领的魔鬼队,其比赛过程举步维艰。这样的腐败乱象也同样存在于《疯狂的赛车中》,法拉利保健药品集团公司总裁李法拉欺骗耿浩服用肾白银鹿茸糖浆赢得自行车比赛银牌,在被查明是兴奋剂之后取消资格,其教练也申诉无效气为痴呆。以上这些乱象需要有一位来揭露并与之对抗的人,让体坛腐败之伤得以“缝合”,让体育道德的清廉之风得以实现。
  《羞羞的铁拳》同样也是以体育拳击作为题材的喜剧电影,马小这一角色在电影中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借助这一形象可以将关于真理追求、爱情执着的女性形象表现得尤为生动以及深刻。为了营造喜剧效果,在与艾迪生酒后谈心时说,自己追求真相的信念从小就有,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在国旗下演讲时勇于揭露自己爸爸嫖娼的事实,表现出马小对于不正之风的一种不满与控诉。在电影创作中,让伦理道德实现自身的现实化,并且是通过一种戏谑的方式来得以呈现。例如在角色命名上,体育局的局长吴德以及和他同流合污的儿子吴良——“无德无良”映射体坛的腐败,也足够新颖。体现出了艺术对于表现出伦理道德尤其是体育道德的应摒弃的错误价值。“艺术有助于我们形成某种形式的理解、洞察以及认识,进而丰富你我的生活。”[2]所以,电影《羞羞的铁拳》在让观众开口大笑之余,同样也能做到寓教于乐,马小作为引路人,引导观众在关注电影创作中发现应有的体育伦理道德,发现符合时代的“许多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语境”,视为艺术创作当中伦理精神进步的表现。
  三、“国产喜剧电影之伤”的“缝合”
  无论是国产青春电影还是国产喜剧电影,存在着“价值迷乱”与“美学贫血”的问题,虽然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商业化的综合产品,在面对市场激烈竞争时,“超稳定美学”与“市场迎合主义”的合围下,国产喜剧电影呈现出了喜剧意识欠缺的病症,造成国产喜剧电影“质量”上的创伤。这里的“质量”所指的是影片虽然具有高额的票房收入但是并不具有高水平的电影感以及思想内核。另外,在“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三性”的中国电影评价标准下,很难见到让人引发深入思考的电影和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和桥段。例如,开心麻花首部作品《夏诺特的烦恼》被批为“为笑而笑”的“闹剧”;电影《煎饼侠》则是美国电影《包芬格计划》的复制品等等,与中国新兴电影时期、民国高峰电影时期的“质量”差之远矣;与喜剧经典《摩登时代》(1936)、《楚门的世界》(1998)等更不能相提并论。在贪恋高票房的迷雾泥沼中,国产喜剧电影进步缓慢,越陷越深,成为了“国产喜剧电影之伤”的缘由。
  已有三部电影作品的开心麻花团队,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电影风格以及品牌特色——强烈的舞台剧风格与情感表达。在喜剧意识上,不仅包含了绵密的包袱与笑点,还有在大笑之后之于现实的讽刺批判。在谈及开心麻花的创作观时,刘洪涛坦言:“开心麻花有一个特点,在剧场里面跟观众一起完成作品。观众的每个反应都会帮助我们调教作品,要做到接地气才行。”[3]把观众的审美品味需求始终放在首要位置,让“期待视野”主导创作,及时改变调教出真正符合大众口味的喜剧包袱。黑格尔认为:“幽默不是随意的拼凑出让人费解的组合,故意把不伦不类的东西离奇地组合到一起。真正的幽默必须有丰富而又丰富的奇趣。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不着痕迹地信步漫游,又能在无足轻重、零零散散的表面发现深刻的内部联系。”[4]《羞羞的铁拳》所传达出的幽默,走出了“为笑而笑”的喜剧滥觞,设置男女性别倒置的戏剧冲突提高了电影的艺术性,整部电影结构完整,喜剧意识到位,笑点设置恰当自然,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了讽刺与幽默的双重效果。
  結语
  文章里对于梦想之伤的解读,无论是从个人梦想还是社会梦想,是笔者不同的视角。可以说是喜剧电影创作的大方向。并且,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艺术作品的生命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称颂,对假丑恶的批判,把正确的伦理价值呈现在观众面前。另外,站在电影伦理学的学科立场,从新伤痕叙事的角度对国产喜剧电影予以评价与思考在笔者看来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公丕普.伦理角色与伦理生活倒置后的道德情境[J].四川戏剧,2016(3):81.
  [2]舍勒肯斯.美学与道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42.
  [3]刘藩.开心麻花的喜剧创作理念——刘洪涛访谈[J].电影艺术,2017(2):74.
  [4]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372.
其他文献
朱塞佩·托纳多雷是意大利电影界的后起之秀,他继承了新现实主义电影描写普通人的传统,以平民式的怀旧情怀,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渲染得如泣如诉,而在承接新现实主义纪实风格的同时,他的电影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性,光影之间满载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托纳多雷出生和成长于意大利美丽浪漫的西西里岛,这里承载了他儿时的梦想,尽管如今的他早已在世界影坛声名斐然,但是从他著名的“时空三部曲”中,依然可以感受到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从2015年开始,在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下,有关各方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如纪录片《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永远的长征》《震撼世界的长征》、动画片《犟驴小红军》、新闻广播剧《生死关头》等,其中仅长征题材的文献纪录片就有十多部。这些作品陆续在广播电视中播出,引发了人们对长征历史的关注、思考、热议和崇敬,据统计,仅央视《长征》一片先后就有3亿多人次观
[摘要] 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可谓是热闹纷呈,许多电影人都为了赢得电影观众和票房,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功夫,但是2011年海外市场票房比2010年有所下降,有些影片在海外市场遭到了碰壁。希望通过电影人的不断努力和不断探索,中国本土电影不仅能在国内有很高的票房,而且在海外市场也能得到世界观众的垂青,希望中国电影这坛好酒能远销国际,更能在国际站稳脚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一、 刘呐鸥及其影像的先锋性  刘呐鸥是近代中国文人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样本。他从小生长在日本,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摩登城市样本上海。繁华炫目的都会风景、时髦刺激的生活方式为他提供了凝视与观察的对象,并从中获得对于现代的“新感觉”。他秉承着对新感觉派作家身份的自知自觉,正如对朋友笑言时所说:“横光利一是新感觉派第一代,自己是第二代,穆时英是第三代,黑婴是第四代。”[1]他在译介“新感觉派”之余,也将其
2016年12月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萨利机长》,放映前夕便备受关注,就在大众认为这是继影片《釜山行》《深海浩劫》之后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大制作灾难片的时候,影片却被贴上“传记”的第一标签。只是观众并没有因为电影特效让位于人物塑造而减少对《萨利机长》的关注,加之早在11月份被誉为“奥斯卡风向标”的好莱坞电影奖就已经将最佳男演员奖授予汤姆·汉克斯,以表彰他在《萨利机长》中的出色表演,于是,中国
《夜孔雀》是一部中法合拍的爱情文艺大片,虽有缺憾却不乏亮点。具有多重意象的“夜孔雀”成为影片的灵魂与线索,也成为影片关于“爱情”的多重隐喻。[1]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唯美的画面,婉转而悠扬的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多种叙事方式的运用,多重叙事脉络的铺设,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成就了影片剧情的完整性。叙事中伏笔和隐喻重重,彰显了影片深刻的人文情怀。  一、 三重叙事脉络  《夜孔雀》是一部跨国爱情大片
[摘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到新世纪,好莱坞青春片中青少年的形象也在从反叛向保守发展演变,最终呈现出了经过修正的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特点,这样的演变和美国的青年文化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好莱坞 青春片 反叛 保守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1.007    好莱坞青春片一般是指以青少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在好莱坞,它已经是相当成
[摘要] 电影《革命之路》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影片提名,导演一直试图架构的也就是FRANK对现实的懦弱和APRIL勇敢追求自我梦想之间的冲突。APRIL将自己的全部理想都寄托在貌似有理想的FRANK身上,而这种依附性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结局。因此,FRANK选择的变化,才是支撑故事跌宕起伏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 《革命之路》 选择 FRANK  doi:10.3969/j.is
2018年初的贺岁档中各类影片百花争艳、精彩纷呈,其中香港导演林超贤执导的战争冒险片《红海行动》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无论是影片精美细致的特效制作、演员真实可感的演技,亦或其中强烈的国家集体荣誉感都超越了以往同类型影片水平。《移动迷宫3》则代表了好莱坞一如既往的冒险动作片风格——跑酷、科幻、极限运动、个人英雄主义等元素的叠加。这两部影片的出品时间相近,且均属于动作片大类,其中的情节都围绕灾
一、 符号学分析  由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基督最后的诱惑》,改编自希腊作家尼克斯·卡赞扎基斯1955年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由于将耶稣人性化,剥夺了基督的神性光环,并且对犹大、玛利亚等形象进行了重塑,一直都是西方宗教界争议很大的作品。在马丁·西科塞斯筹备这部电影时,就招致游行示威、贴大字报等无数的抗议活动,同斯科塞斯导演合作多年的男演员罗伯特·德尼罗迫于压力拒绝出演此片。在这部影片正式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