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BNBN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新课标里的一个重要条目,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本文主要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将朗读贯穿始终。
  【关键词】朗读;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阅读教学中应注重的朗读指导,把朗读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教师应在朗读活动中指导学生积累妙词佳句,体验艺术魅力,从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字音和语句方面都必须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朗读贯穿始终呢?
  一、目标明确——-初读
  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读前提出自读要求: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 ,多读几遍,记住了再往下读。保证大部分学生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当学生朗读时,教师切忌不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那样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必须做到“不读熟课文不开讲”!
  二、营造气氛——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打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去。例如教学《老师,您好!》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这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以及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的基础上进行范读,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煽动着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心一下子贴近了文本,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了角色,产生了强烈的朗读欲望,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点。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三、创设情境——美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也可以设身处地地扮演角色,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语文与语境的整合,体会与表达的统一。在教学《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时,当冒雨等待多时的“我”看到满面春风的江主席走下机舱时,激动地走上前去把一束鲜花献给了他!老师让一部分同学扮演欢迎的人群,并请一位女同学扮演献花的姜咪咪,老师自己扮演江主席!使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在香港启德机场欢迎的人群,飞舞的气球,鲜艳的花束,亲切的江主席的画面,这一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表演更让他们兴趣盎然,激情洋溢。于是老师抓住“来了!来了!”“江主席一路辛苦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您来到我们自己的香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们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从而领悟了文章的内涵,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
  四、重点指导——研读
  朗读指导不单要注重停顿、轻重、缓急、语气、感情等朗读技巧,更应注重对文章意境的感悟和内涵的挖掘。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我给江主席献花》第九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呢?”以及第十自然段中的打比方:“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这两句是理解上的难点。教学时老师先启发学生看图想象“我”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献、踮、吻、依偎”和“望、俯、拥、拍”等动词,反复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从而感受江主席对“我”的爱抚及“我”对江主席的爱戴,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欢喜和幸福!
  五、积累运用——延读
  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如教学《秋天》一文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低头弯腰”“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到“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感受到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体会到人们的辛勤劳动和丰收时的愉快心情。形象化的语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认识到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妙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应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有效的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编辑:刘婷婷)
其他文献
【摘要】现行教育之下的作文写作成为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头痛的问题,老师如何放手,学生如何自主解决,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自主作文;探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一个叫人又爱又恨的版块。“爱”它是因为它是70分的大蛋糕;“恨”它,是因为没有谁能在这个版块绝对称霸。于是乎,我们老师总是想方设法教给学生一张能捕鱼的“网”,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分析了废热锅炉与汽包之间循环回路压力降的设计计算原理;建立了废热锅炉给水实现自然循环的数学模型;以具体设计计算为例,对自然循环回路中汽包布置高度的设计计算过程进行
【摘要】新课改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接踵而至。面对社会的挑战,语文教学模式也在推陈出新。我校正在进行“三生教育”课题研究,自己认为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对“三生教育”理念进行渗透。明确目标、针对实际、把握时机、营造氛围,适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也不乏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关键词】三生教育;语文教学;渗透;新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