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点儿苦都吃不得?因为你从未做过阈值管理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w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想要新玩具的孩子
  很多父母反映,孩子老想要新玩具,不给买,他们就不开心。日常生活中,只要事情有点难度,做起来有点卡壳,孩子要么立马寻求帮助,要么干脆放弃。又比如,兴趣爱好挺多,什么都愿意学学,可一旦遇到要吃点苦头的瓶颈期,就绝不愿意花力气扛一扛。
  
  关键是,现有的好多玩具都没认真玩过,好像很难专注地玩某一个玩具,不管多新鲜多有趣,总是摆弄几次就丢在一旁不再碰。
  我想到我的小时候,压根就没有玩具。我妈丢给我一本当年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就是我拥有过的唯一玩具。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书里的内容我竟然都还记得。原因很简单,在别无选择的情形下,我只好翻来覆去把这本书看了几百遍,于是烂熟于心。
  我人生第一次不由自主、莫名其妙地建立起了专注力,竟是在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里。
  我得承认,资源丰富让他们这一代具有了很多我们没有的优点:更自信更有安全感,不像我们活得那么沉重。开拓能力更强,没有了资源贫乏导致的畏手畏脚。还有多元化也做得更好,眼界比我们宽广。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越来越不能吃苦了。
  我说的吃苦,不是要逆转时代,让孩子吃些莫须有的苦头,是指精神上的两个方面:专注力和意志力。
  苦是一个相对概念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能吃苦?
  不是他们的错,吃苦不是人的天性,相反,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能不吃苦就不吃苦。
  但孩子是注重当下的生物,不论是自我意识还是认知能力,都没发育到可以看十步甚至百步之后。让一个孩子主动自愿的吃苦,就是天方夜谭!
  我们小时候能吃苦,是现在看来是吃苦的事,当时我们并没觉得苦。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时我真没觉得反复看《十万个为什么》是吃苦。要知道,跟一个人发呆比起来,有书看就不错了。
  但换成我的孩子,她会觉得,跟看动画片比,反复看一本书,枯燥又乏味,不就是苦吗?
  所以,苦是相对的。
  我们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能吃苦,只是因为,对他们而言,代表“吃苦”的事物越来越多了。
  当他们拥有了新奇有趣的玩具,看书成了“吃苦”;有了色彩缤纷情节切换迅速的动画片,玩玩具也成了“吃苦”;再和刺激度超大的迪士尼乐园一比,就连看动画片也变成了“吃苦”!
  有更好玩,更有趣,更轻松的,那些“吃苦”的事儿,就注定要被孩子抛弃了。
  是我们拔高了孩子的阈值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就是“阈值效应”。刺激度不断增高,让原本不算苦的事都变苦了。
  阈值又叫临界值,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人的阈值会随着拥有的资源多少发生变化。比如,没肉吃的时候你会觉得哪天要能吃上一顿肉就特别美好,但当你尝尽山珍海味后,普通的肉就食之无味了。
  由自身能力增加获得的阈值升高,没什么问题。但对孩子来说,在他个人能力无法获得那么多资源时,提供给他太多资源,就是过早拔高了他的阈值。
  儿童心理学说,过早拔高孩子的阈值,会导致低阈值水平才能引起的内在驱动力过早丧失。
  一个简单的链条让大家明白孩子专注力和意志力的产生过程:内在驱动力→探索→短暂兴趣(注意力)→持久兴趣(专注力)→发现的喜悦→继续探索(意志力)。
  很明显,专注力和意志力就源自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而过早拔高孩子阈值,破坏的正是这种宝贵的内驱力。
  搞了半天,孩子不能吃苦的背后还有我们的功劳。
  适时给孩子创造低阈值环境
  这并不是说要让孩子回到一个资源匮乏的环境中,资源丰富有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做的只是阈值管理。
  阈值管理,就是给孩子资源,但要有限度的给。不禁止孩子见识新鲜有趣的,同时也创造低阈值环境,用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习得孤独沉静带来的力量,学会向内寻求快乐。
  到现在为止,我做了四个月阈值管理,效果很好,孩子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四个月里我们没添置一个新玩具,终于能耐心研究旧玩具。在一些精细动作的游戏中,她能坚持得更久了。甚至,可以自己认真看半小时绘本。这些都是孩子主动自愿的行为,对四岁左右的她来说,算是不错的成长。
  我总结了一下,可以做这几件事来创建低阈值环境:
  1. 提供物质适量,避免孩子过度选择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做过一个实验: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画画,第一组孩子从三只笔中选出一支,第二组则从24支中选一支。实验结果是:第二组孩子的画比第一组糟糕得多。实验证明,过度选择分散了孩子注意力,反而不能享受专注带来的快乐。
  于是,我将孩子所有玩具进行了一次整理收纳,只留五个在外面,每周轮換一次。同样,孩子的衣服和鞋也遵循“多则惑,少则明”的原则。整洁简单,能让孩子更专注的投入探索,相反,阈值不断提高,只会让孩子暴躁易怒,缺乏耐性。
  2. 合理安排玩耍模式
  现在室内儿童乐园很多,生意特别好。色彩鲜艳的海洋球,惊险刺激的高空滑梯,现代化的游乐设施,非常迎合孩子的需求,孩子喜欢,家长也轻松。但我会选择有限度的给孩子这种玩法,尽量让户外自然活动占2/3,儿童乐园只占1/3。自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低阈值环境,没有华丽的色彩,音效,特技。正因为排除了强刺激因素,孩子反而能沉静下来,观察到活灵活现的动植物,释放出自身的探索欲。
  3. 对电子产品的控制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电子产品做得越来越好,很多游戏又好玩又能锻炼孩子各种思维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前沿科技。很多学习类的app做得也不错,学识字学英语都很方便。当电子产品与学习结合起来时,家长的管控会放宽很多。
  可你知道吗,iPad的始祖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对自己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是有限制的。 而Blogger、Twitter 和 Medium 的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则说,家里为了替代 iPad,给两个儿子买了几百本纸质书,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挑一本来读。
  其实这些科技大佬们很清楚,电子产品是输出知识,阅读是需要主动寻找知识,一个被动型,一个主动型。阅读对儿童精神系统的刺激强度远低于电子产品,相对单调艰苦,但由阅读创造出的低阈值环境,却对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所以,我会坚持孩子的阅读时间大于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最后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低阈值环境的内涵,那就是“饥饿感”。这个词源自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说过的一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里的"hungry",就是对低阈值环境很形象的一个说法,如果用它来表达一种教育方式,则是永远都要让孩子保持追求知识、探索世界、享受生活的“饥饿感”。
  “饥饿感”是让孩子保持内驱力的良药,它能帮助我们实现一种平衡:让孩子既保有资源丰富带来的优点,又有吃苦的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再配合一些需要意志力的体育锻炼和其他方式,这种平衡还会更加稳定。
  也许,恨不得把一切美好都放到孩子面前是做父母的天性。但每当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对孩子来说,除了讲究,还得学会将就。毕竟,这漫长的一生,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请让孩子保持追求知识、探索世界、享受生活的“饥饿感”。
  (摘自《东西儿童教育》)(编辑/紫苏)
其他文献
iPhone 7也能看扩增实境(AR)?科技网站9to5Mac报道,一家名为Mira Prism的公司推出可搭配iPhone 7的头戴扩增实境显示器,使用者可与亲友一起体验扩增实境栩栩如生的视觉感受。    报道指出,现在有很多强调可体验AR的应用软件,可是消费者把手机延伸在自己面前,往往会觉得扩增实境内容不够自然。现在Mira Prism推出一款头戴显示设备,搭配可投影显示AR的透明塑料显示板,
把昆虫夹进汉堡、将蟋蟀磨粉做饼干,这不是恶作剧。欧美掀起“食用昆虫”热,营养价值高、容易饲养又环保,还能解决粮食危机。新型态食物,等你来尝鲜。  近年来,除了全球科技创业潮之外,其实还有一股鲜为人知的新创业潮。那些创业家们推出的新玩意,将颠覆大家的习惯与观念,挑战你的舌尖味蕾。  他们做的,就是运用现代科技,大规模饲养“食用昆虫”,因为昆虫富含蛋白质等各种优质营养素,是未来肉类的最佳替代品。这股新
护理机器人佐拉是全世界第一个用于照顾老人的机器人。几个月前她成为了荷兰Ronde Sant老人院的固定员工,专职帮助那里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这个机器人能唱能跳,并且用友善甜美的“面孔”来激发老人一起参与。  需要强调的是,佐拉不会替代真正的护理人员,也不会取代老人自己的家人或亲属的地位。总之,护理机器人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她的存在纯粹是为了补充和丰富老人院的生活。  这个只有57厘米高的小
Apple Watch 原本就内置了心率传感器,可以检测出用户心脏的潜在危险状况。可是,此前 FDA 一直没有批准 Apple Watch 基于此心率传感器增加心电图显示功能,但是现在 FDA 终于松口了,允许 Apple Watch 搭载 AliveCor 公司为其配套开发的 KardiaBand 表带。  也就是说,Apple Watch 的用户们以后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异常
2016年1月19日,德国基尔,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了一个德国海军基地,她和一名作战潜水员亲切交流  德国总理安琪儿·默克尔是国际政坛上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人之一。作为国家元首的她,必须到前线慰问为国效力的士兵们,在全副武装的营地和真枪实弹的士兵面前,她表现出自己一贯的温和,她还把笑容带给了离开家乡的士兵们。  2013年5月10日,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默克尔穿着防弹背心慰问派往阿富汗作战的德国联
几个月前,《华盛顿邮报》及亚马逊网络商店大老板杰夫·贝佐斯召集高层开会,谈到了已注定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贝佐斯希望编辑部组织一个小组,专门挖掘特朗普的历史和往事。他说,特朗普一定有不少从不为人所知、从来没有泄露的秘密。这位在2013年以2.5亿美元买下《华盛顿邮报》的网络科技巨子希望该报能发挥“清除灰尘”的功能,以尽媒体之责。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接受媒体采访  贝佐斯发表上
南非曾实施种族隔离制度达半世纪之久,期间占人口10% 的白人不仅掌握国家政权,也享有80%的国家资源。尽管1994年大选后政权和平移交给占人口多数的黑人族群,但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所造成的影响,也充分反映在南非富豪的排行榜上。  富二代白人首富 继承家业行事低调  现年65岁的鲁柏特(Johann Rupert)不仅是南非白人首富, 也是南非首富,个人资产约为79亿美元。鲁柏特出生于史德兰波希,自幼家
瘦子都是天生的?70%靠努力,30%天注定  由基因决定的胖瘦是不科学的一种说法,绝大部分的肥胖都是由于基础代谢率低,身体活动力少,及脂肪细胞数增多所导致的。  成为一个瘦子需要“营养 运动”!  饮食:多吃蔬果,三餐平衡摄取,供足身体所需的营养,并要协助分解多余的食物和排毒,每天要做到给身体充足的水分,才能彻底将毒素排出体外。  运动:适量的运动也是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热量的消耗,也可以减少脂肪
在10年前他还没入狱时,米哈伊尔·B·霍多尔科夫斯基曾是俄罗斯的首富,身价或许有150亿美元。重获自由后,对于自己所剩的财富他只能猜测,这些年来这些财富消耗了很多,但总额依然惊人。  律师们全力捍卫他的主要资产  当俄罗斯检察官开始拆分他的公司时,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律师们就开始全力捍卫他的主要资产——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股份。他的律师们十分出色地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藏到了俄罗斯以外的离岸工具中(多数在荷兰
1.希拉里·克林顿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永远要有远大的抱负,勤奋努力,并对此深信不疑。当你遇到挫折,仍要坚持信念。纵然当你被击败,你还是要马上站起来,永远不要去听那些说你做不到的人的话。”  2.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我有两个选择:一,选择保持沉默,接着被恐怖分子杀害;二,我为我的权力发声并为之牺牲。最后,我选择了后者。”  3. 奥普拉·温弗瑞  传媒大亨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