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6例)和中青年组(35例),比较分析两组诱因、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情况。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诱因中躯体因素多发,应用舒必利比例更高,妄想、无用感、食欲减退、激越、躯体不适、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发生概率更高(P<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抑郁症以躯体因素为主要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药物,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药物治疗
老年抑郁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抑郁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为了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纳入标准(CCMD-2-R标准),以60岁为界限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老年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7±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0.7)年。中青年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4.8±4.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0.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发病诱因如家族病史、性格特点、精神因素分析、躯体因素分析、药物(三环素、四环素、舒必利、SSRI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治疗情况等,结合患者病案情况,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抑郁症临床表现。
2 结 果
2.1 诱因及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诱因方面,老年组以躯体因素多发,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族病史、性格、精神因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方面老年组患者应用舒必利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环素、四环素、SSRI等应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诱因和药物治疗情况对比(n)
注:与中青年组相比,*P<0.01
2.2 临床症状比较 老年组患者妄想、无用感、躯体不适、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症状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n)
3 讨 论
3.1 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 老年抑郁症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群体因机体功能退化等原因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出现生理、心理多方面的异常[1],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大不同。老年抑郁症发生的诱因多为生理功能影响、诱发心理方面精神障碍,与家族病史、性格、年龄等因素无关,躯体疾病为主要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以各类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大差别。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躯体因素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以妄想、无用感、食欲减退、躯体不适、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为主,与青壮年存在较大差异[2]。
3.2 治疗用药 老年人与青壮年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决定治疗中要在坚持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特点合理用药。老年人的身心特殊性意味着个体化用药、合理用药是必须坚持的,用药剂量要酌情递增或递减,以免产生停药反应;老年群体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率变低会延长半衰期。因此,采用低剂量多次用药方法予以控制;考虑到老年人多伴有各类原发性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的互相影响与作用,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面对复发问题要采用持续疗法。药物具体选择方面,目前主要以三环、SSRI及其他新型药物为主,SSRI类(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等)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好,安全性高,较适宜老年患者使用;三环类(丙咪嗪、氯米帕明、多虑平等)不良反应较多,会导致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加重老年患者躯体症状,甚至引起谵妄,降低治疗依从性,治疗时要慎用[3];其他新型抗抑郁剂如文拉法新、米氮平曲唑酮等,与三环类相比,起效快、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相对较为安全,可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应用。
综上所述,躯体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治疗用药要慎重选择,提升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谭平,张泽丹,包维为,等.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365-367.
[2] 李燕.老年人抑郁症发生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9-40.
[3] 谭庆荣.老年期抑郁的特点及治疗[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3):180-181.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药物治疗
老年抑郁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抑郁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为了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纳入标准(CCMD-2-R标准),以60岁为界限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老年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7±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0.7)年。中青年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4.8±4.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0.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发病诱因如家族病史、性格特点、精神因素分析、躯体因素分析、药物(三环素、四环素、舒必利、SSRI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治疗情况等,结合患者病案情况,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抑郁症临床表现。
2 结 果
2.1 诱因及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诱因方面,老年组以躯体因素多发,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族病史、性格、精神因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方面老年组患者应用舒必利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环素、四环素、SSRI等应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诱因和药物治疗情况对比(n)
注:与中青年组相比,*P<0.01
2.2 临床症状比较 老年组患者妄想、无用感、躯体不适、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症状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n)
3 讨 论
3.1 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 老年抑郁症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群体因机体功能退化等原因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出现生理、心理多方面的异常[1],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大不同。老年抑郁症发生的诱因多为生理功能影响、诱发心理方面精神障碍,与家族病史、性格、年龄等因素无关,躯体疾病为主要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以各类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大差别。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躯体因素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以妄想、无用感、食欲减退、躯体不适、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为主,与青壮年存在较大差异[2]。
3.2 治疗用药 老年人与青壮年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决定治疗中要在坚持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特点合理用药。老年人的身心特殊性意味着个体化用药、合理用药是必须坚持的,用药剂量要酌情递增或递减,以免产生停药反应;老年群体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率变低会延长半衰期。因此,采用低剂量多次用药方法予以控制;考虑到老年人多伴有各类原发性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的互相影响与作用,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面对复发问题要采用持续疗法。药物具体选择方面,目前主要以三环、SSRI及其他新型药物为主,SSRI类(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等)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好,安全性高,较适宜老年患者使用;三环类(丙咪嗪、氯米帕明、多虑平等)不良反应较多,会导致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加重老年患者躯体症状,甚至引起谵妄,降低治疗依从性,治疗时要慎用[3];其他新型抗抑郁剂如文拉法新、米氮平曲唑酮等,与三环类相比,起效快、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相对较为安全,可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应用。
综上所述,躯体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治疗用药要慎重选择,提升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谭平,张泽丹,包维为,等.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365-367.
[2] 李燕.老年人抑郁症发生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9-40.
[3] 谭庆荣.老年期抑郁的特点及治疗[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