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zu81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6例)和中青年组(35例),比较分析两组诱因、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情况。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诱因中躯体因素多发,应用舒必利比例更高,妄想、无用感、食欲减退、激越、躯体不适、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发生概率更高(P<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抑郁症以躯体因素为主要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药物,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药物治疗
  老年抑郁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抑郁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为了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纳入标准(CCMD-2-R标准),以60岁为界限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老年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7±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0.7)年。中青年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4.8±4.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0.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发病诱因如家族病史、性格特点、精神因素分析、躯体因素分析、药物(三环素、四环素、舒必利、SSRI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治疗情况等,结合患者病案情况,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老年抑郁症临床表现。
  2 结 果
  2.1 诱因及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诱因方面,老年组以躯体因素多发,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族病史、性格、精神因素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方面老年组患者应用舒必利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环素、四环素、SSRI等应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诱因和药物治疗情况对比(n)
  注:与中青年组相比,*P<0.01
  2.2 临床症状比较 老年组患者妄想、无用感、躯体不适、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症状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n)
  3 讨 论
  3.1 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 老年抑郁症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群体因机体功能退化等原因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出现生理、心理多方面的异常[1],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大不同。老年抑郁症发生的诱因多为生理功能影响、诱发心理方面精神障碍,与家族病史、性格、年龄等因素无关,躯体疾病为主要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以各类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大差别。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躯体因素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以妄想、无用感、食欲减退、躯体不适、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为主,与青壮年存在较大差异[2]。
  3.2 治疗用药 老年人与青壮年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决定治疗中要在坚持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特点合理用药。老年人的身心特殊性意味着个体化用药、合理用药是必须坚持的,用药剂量要酌情递增或递减,以免产生停药反应;老年群体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率变低会延长半衰期。因此,采用低剂量多次用药方法予以控制;考虑到老年人多伴有各类原发性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的互相影响与作用,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面对复发问题要采用持续疗法。药物具体选择方面,目前主要以三环、SSRI及其他新型药物为主,SSRI类(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等)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好,安全性高,较适宜老年患者使用;三环类(丙咪嗪、氯米帕明、多虑平等)不良反应较多,会导致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加重老年患者躯体症状,甚至引起谵妄,降低治疗依从性,治疗时要慎用[3];其他新型抗抑郁剂如文拉法新、米氮平曲唑酮等,与三环类相比,起效快、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相对较为安全,可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应用。
  综上所述,躯体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治疗用药要慎重选择,提升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谭平,张泽丹,包维为,等.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365-367.
  [2] 李燕.老年人抑郁症发生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9-40.
  [3] 谭庆荣.老年期抑郁的特点及治疗[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3):180-18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比对照组(13.95%
【摘 要】 目的:讨论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一侧或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实验组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后5d左右再行腰大池引流;对照组采取持续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GOS评分显示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早期解除脑室梗阻症状,改善脑脊液
【摘 要】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肺癌患者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75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手术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28例(77.8%),姑息性切除8例(22.2%),术后并发症12例(33.3%),围术期死亡1例。结论:高龄高危肺癌患者不是手术禁忌,严格手术适应证及加强围术期处理仍应首选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摘 要】 目的:探讨后路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4例,行后路侧块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C4骨折伴C4-5 脱位7例, C5骨折伴C5-6脱位11例, C6骨折伴C6-7脱位6例。手术后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和脊髓功能评估。结果:本组病例均平均随访24.5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本组24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
【摘 要】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手术的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心率(HR)、中心静脉压(MAP)的变化及导管拔管时间、患儿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手术结束时及导管拔除后的中心静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
【摘 要】 目的:探讨表格式肩难产操作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肩难产记录单,对比使用前后记录单重新书写率及执行率。结果:使用自行设计的肩难产记录单后,记录单重新书写率由原来的8.6%下降至1.2%。结论:肩难产记录单既可清晰记录肩难产处理程序,又可指导助产士正确运用肩难产助产手法,大大减小了肩难产导致的并发症。  【关键词】 肩难产;肩难产表格设计;护理记录  肩难产的定义是,胎头娩
【摘 要】 目的:分析临床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26.3±6.3)d、腹胀缓解时间(4.1±0.4)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9.5±1.4)d、感染发生率20.7%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