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理由打断学生的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哈佛教学法的启示,近几年来我尝试着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思考与自己的“课前预设”偏差太大而打断学生的思考。我在最近一堂复习课上就差点犯了这样的错误。
  教学片段:【例】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R,x≠0},一切x、y∈R,都有f(xy)=f(x) f(y)。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证明。
  在我出示完例题后几分钟,就有一个同学主动走上讲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令x=y=1,则f(1)=f(1) f(1)
  所以f(1)=0
  又令x=x,y= ,则f(1)=f(x)
  f( )=0
  学生做到这里,似乎感觉到自己走不下去了,思考一会儿以后就主动走下了讲台。
  接着,第二个同学走上讲台提出自己的想法:
  令x=y=1,则f(1)=f(1) f(1)
  所以f(1)=0
  令x=y=-1,则f(1)=f(-1) f(-1)
  所以f(-1)=0
  所以f(1)=f(-1)
  令x=y=2,则f(4)=f(2) f(2)=2f(2)
  令x=y=-2,则f(4)=f(-2) f(-2)=
  2f(-2)
  所以f(2)=f(-2),所以函数f(x)
  是偶函数。
  第二个同学的思考激发了大家的灵感,几乎“一窝蜂”地要上黑板解答这个问题。我选了一个同学板书了他的证明过程:
  令x=y=x,则f(x2)=f(x) f(x)=
  2f(x)
  令x=y=-x,则f(x2)=f(-x) f(-x)=
  2f(-x)
  所以f(x)=f(-x),所以f(x)是偶函数。
  同学们积极的思维“碰撞”,也让我变得兴奋起来。“我认为前面三个同学的想法都有成功的地方,大家能一起小结一下吗?”
  “第一个同学的想法注意到了它是恒成立的等式问题,应该用取特殊值的方法来做,但没有注意到它是证明函数的奇偶性,所选取的特殊值为‘ x ’和‘ ’不能达到目的。”
  “第二个同学所选取的特殊值‘1、2’和‘-1、-2’太特殊了,失去了一般性,我们应该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来选取特殊值。”
  “其实我也是在借鉴前面两个同学的想法的基础上想出来的。”最后上黑板的那位学生发话了:“方法是特殊值方法,关键是要围绕证明函数奇偶性来选取‘x’和‘-x’作为特殊值。”
  不知不觉中下课了,回到办公室,我思考:按照以前的做法,我可能在第一个同学板书完后,就自己讲出正确答案。这既节省了时间,或许也能让学生弄懂。但我认为我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打断学生的思考。
  新课改的精髓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正是培养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的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途径。
  我实地考察过加拿大的教育,他们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最大差异在于:加拿大学生的想法是五花八门,别具创意,而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所想到的内容大同小异,而且永远都是围绕着核心话题展开,很少找到新颖的切入点。这是我们长期用所谓课堂“预设”“牵着学生鼻子走”形成的习惯,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还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
  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的独立思考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要经历“感性认识—理解—逻辑推演”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艰苦的积累。所以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既不能因为学生思考慢,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在少数几个学生有了思考结果后就草草收兵(对于那些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换角度、换方法再做进一步思考;对于思考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鼓励与提示,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能像某些公开课那样为了追求表面热闹而预设一些“假思考”,忽视了真正的课堂动态生成,华而不实。
  学生花费很多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不但能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等方面获得很大收获,更能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自我完善,即使他们离开学校后还能继续发展。“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正是独立思考的真谛。
  学生的每次思考不一定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有时可能还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站在学生角度去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就是我们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去思考的“催化剂”。正如某学者所言:今天的孩子如果能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于科学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对于他来说却是难得的创新成果。
  波得亚说得好:“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的思维成果也许会有偏差甚至错误,但我们必须无条件给予尊重,既要尊重其发现中的合理因素,更要尊重其探索精神,因为独立思考真实地展现了学生探索的全过程,尽管其中包含了错误的尝试,不完善的推理,对问题片面性、间断性的认识等,但这些都是达到更高水平的理解所必须经历的中间阶梯,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打断学生的思考。
  (作者单位:罗新初 湖南省汉寿县毓德铺中学;张兴春 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公室联合出版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蓝皮书指出,从1981年到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约占全球减贫人数的7成.如今根
高中生物教学要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使用生本教育的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才能使生物课堂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班主任是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队伍,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我担任班主任已二十年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当中,我一向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对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体会到了各种滋味。  每接任一个新生班,开学初始,人地两生,学生一个个都老老实实,见到我都噤若寒蝉,对我唯命是从。可不到几个星期,一些调皮的学生实在忍耐不住自己的一些恶习,开始隔三差五地给我添乱子,抽烟、喝酒、迟到、旷课等学
摘 要:主体式教学模式是幼儿教育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有效性已经被许多教学实践所证实。不过由于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面对的学生状况有很多差异,所以“主体式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主体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提出自己的一些微知拙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师专业;教学模式;主体式  幼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从事幼儿教育的工
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刻不容缓。转变方式。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有了动机,就随之有了动力。作为教师,应当恰当地运用各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