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和成都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重庆市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寻找中西部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和谐社会而设立的。
和以往的特区不同,成渝试验区由原来的经济建设为主,发展到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的新高度。也就是说,由经济任务发展为社会责任。
权威人士指出,设立统筹城乡试验区不是为了增加GDP和财政收入,更不是为了多盖一些高楼,或者搞一些水、电、路、气建设,而是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让城乡在统筹之下实现共同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而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参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的权利。二是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三是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主要是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础设施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联合编写的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认为,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加大”,将突破3.3∶1,已接近警戒红线。事实上,从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新农村建设)、2007(发展现代农业)年度三个中央一号文件来看,中央非常关注日益拉大的城乡差距问题,此次将成渝改革试验区的主题确定为城乡统筹,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同时,重庆、成都试验区的探索,无疑会为全国范围内解决城乡统筹、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成渝试验区以探索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己任,正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德的重要步骤。
以人为本、社会公平,这是全社会的愿望。
人们期待着成渝试验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