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特点。它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较为被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高中地理必修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模块二主要介绍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各种人类的活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模块三是区域地理研究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模块一中,我们在研究《地壳运动》等较为抽象的自然规律时,对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知识,只能借助于多媒体的动画等,来演示和模拟,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而模块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重在认识各种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认识自然环境的一大主要目的,也是后面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模块三主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诸多方面,虽然我们都生存在这个环境中,但是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有不同层面的认识的差异;有些就是我们身边或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法律的……等等,涉及的领域广泛,又不尽其规律性。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有大胆的总结,创造性的预测和展望。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别无他选,利用多媒体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亲身经历的内容能掌握更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接近直接体验的教学情境,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是一门跨文理两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内部的各地理要素间也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有些地理事物是由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难点集中,学生对难点很难把握,此时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以《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大气运动”为例:运用电脑小游戏──启发回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学生参与),列出知识结构,分析推理,联系实际,发现矛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我国东部实际风向不一致)──设疑探究,转入新课;运用Flash影片──模拟演示海陆风形成过程,提问──因果分析,使学生形成初步概念;运用自制小课件──分步演示东亚、南亚地区季风的形成,掌握季风形成的另一原因──分步显示综合复杂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议论解释;运用空白表格──指导学生综合分析两种季风的风向、成因及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概括,建立正确概念;运用录像──放映有关季风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录像──巩固理解,加深记忆。通过看电脑模拟过程,学生能直观地反映这些地理现象,那么难关就可以攻下。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到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晕头转向,从而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地图活起来
当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原本静态的地图可以转化成有声音的,动态的图像。这样的立体图像不仅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还能有效的使课堂变得活跃生动。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地图教学,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让地图教学用“活”的方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没有多媒体、电脑或者其他运用工具的年代,老师一直精求画好各种平面示意图,练好各种地图的画法,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们感官的要求。但这些终究还是没有多媒体展现得更为直观更为便捷。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谓是质的突破,例如以前的平面图形都是图片式的展示出来,然而现在的多媒体都是以三维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现出山川河流、地貌特征等图像的。我们要知道地理知识存在动态图与静态图的展示,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动态的地理环境,例如风向的变化、气候环境的变化、时差和经纬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各个层面的动态图中展现出来。当遇到静态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多媒体的变换,让图形简易化、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的地理地表和地理基层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图片或视屏的拍摄向同学展现自然的地理样貌特征,丰富学生的感官思维,活跃学生的右脑。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是新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对情景的展现,声音,图像的概括认识的更加到位,理解的更加充分。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把多媒体教学同课本研讨教学相结合是必要之举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行.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翟丽红.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2):112.
作者简介:
夏炎节,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较为被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高中地理必修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模块二主要介绍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各种人类的活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模块三是区域地理研究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模块一中,我们在研究《地壳运动》等较为抽象的自然规律时,对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知识,只能借助于多媒体的动画等,来演示和模拟,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而模块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重在认识各种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认识自然环境的一大主要目的,也是后面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模块三主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诸多方面,虽然我们都生存在这个环境中,但是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有不同层面的认识的差异;有些就是我们身边或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法律的……等等,涉及的领域广泛,又不尽其规律性。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有大胆的总结,创造性的预测和展望。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别无他选,利用多媒体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亲身经历的内容能掌握更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接近直接体验的教学情境,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是一门跨文理两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内部的各地理要素间也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有些地理事物是由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难点集中,学生对难点很难把握,此时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以《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大气运动”为例:运用电脑小游戏──启发回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学生参与),列出知识结构,分析推理,联系实际,发现矛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我国东部实际风向不一致)──设疑探究,转入新课;运用Flash影片──模拟演示海陆风形成过程,提问──因果分析,使学生形成初步概念;运用自制小课件──分步演示东亚、南亚地区季风的形成,掌握季风形成的另一原因──分步显示综合复杂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议论解释;运用空白表格──指导学生综合分析两种季风的风向、成因及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概括,建立正确概念;运用录像──放映有关季风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录像──巩固理解,加深记忆。通过看电脑模拟过程,学生能直观地反映这些地理现象,那么难关就可以攻下。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到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晕头转向,从而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地图活起来
当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原本静态的地图可以转化成有声音的,动态的图像。这样的立体图像不仅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还能有效的使课堂变得活跃生动。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地图教学,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让地图教学用“活”的方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没有多媒体、电脑或者其他运用工具的年代,老师一直精求画好各种平面示意图,练好各种地图的画法,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们感官的要求。但这些终究还是没有多媒体展现得更为直观更为便捷。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谓是质的突破,例如以前的平面图形都是图片式的展示出来,然而现在的多媒体都是以三维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现出山川河流、地貌特征等图像的。我们要知道地理知识存在动态图与静态图的展示,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动态的地理环境,例如风向的变化、气候环境的变化、时差和经纬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各个层面的动态图中展现出来。当遇到静态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多媒体的变换,让图形简易化、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的地理地表和地理基层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图片或视屏的拍摄向同学展现自然的地理样貌特征,丰富学生的感官思维,活跃学生的右脑。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是新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对情景的展现,声音,图像的概括认识的更加到位,理解的更加充分。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把多媒体教学同课本研讨教学相结合是必要之举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行.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翟丽红.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2):112.
作者简介:
夏炎节,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