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不同水期土壤-植被重金属分布特征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CP-AES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0月)土壤和植被重金属(Hg,Cu,Zn,Pb,Cd和Cr)含量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土壤和植被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表土和底泥Hg,Cu,Zn平均含量变化呈递减趋势,依次表现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Hg,Cu,Zn含量均表现为表土>底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表土和底泥Pb,Cd和Cr平均含量变化呈递增趋势,依次表现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并且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Pb,Cd和Cr含量均表现为底泥>表土,局部有所波动,综合分析可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平水期的Hg,Cu,Zn污染最严重,枯水期Pb,Cd和Cr污染最严重;(2)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表土重金属Hg,Cu,Zn含量高于底泥,表土重金属Pb,Cd和Cr含量低于底泥;(3)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植被重金属Hg,Cu,Zn,Pb,Cd和Cr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p<0.05),说明植被的吸收作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起着关键作用;(4)主成分分析表明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中Hg和Zn含量、植被中Pb和Cd的含量变化是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主要来自和依赖于土壤重金属含量,同时植被对于土壤各重金属的吸收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其他文献
诗的漂流瓶──布罗茨基和曼杰利什坦姆刘文飞1829年,俄国诗人巴拉丁斯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的天赋贫乏,我的嗓音不大,但我生活着,我的存在会使这大地上的某个人好奇;我的一个遥远的后
<正>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确立"文化品格"这一核心素养要素,是英语课程超越"工具论"体现育人价值取向的重大突破。这里的文化品格既有各学科共有的育人目标指向,又有外语学
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作为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比较好,并且拥有近2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其中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吉林省以其人均占有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财力的流失成为重要关注的话题。我国就财政资金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审计部门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的规定,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在财力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审
当前西方的比较文学研究濒于死亡 ,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西方学者认为 ,比较文学研究的衰亡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文化研究的兴起 ,因而主张未来的比较文学应该顺应时尚 ,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加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文讨论中国古代诗学在技巧问题上的终极观念———至法无法。这一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观念的命题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贯串于中国文学各部门的技巧理论尤其是诗论中 ,深刻地影
<正>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许许多多辉煌的成就,但毕竟还远远没有达到终点。即便站在这个进程的最前端,也仍然可以领略到洪荒待辟的沉郁与苍凉,仍然可以看到面前还
为了揭示腐植酸对单一Pb、单一Cd和Pb、Cd复合污染物的吸附特征,本文通过吸附模拟实验分析了p H、温度、反应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变化对风化煤腐植酸吸附重金属离子Pb2+和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