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该研究对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福建青冈林、马尾松+丝栗栲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青冈林、甜槠林、毛竹林、映山红灌丛等8个不同植被类型林地的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在2.0×105~5.4×106cfu/g。其中,芽孢杆菌数量为1.0×104~6.2×104cfu/g,优势种主要有腊状芽孢杆菌(B. cereus)、圆孢芽孢杆菌(B. globi
【机 构】
: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对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福建青冈林、马尾松+丝栗栲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青冈林、甜槠林、毛竹林、映山红灌丛等8个不同植被类型林地的土壤微生物优势类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在2.0×105~5.4×106cfu/g。其中,芽孢杆菌数量为1.0×104~6.2×104cfu/g,优势种主要有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圆孢芽孢杆菌(B.globisporus)、多粘芽孢杆菌(B.polymyxa)、巨大芽孢杆菌(B.megat
其他文献
摘 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人畜重要的致病微生物,寻找新型药物靶标是及时有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潜在途径。本实验依据数据库,体外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出一种新的磷酸酶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a上。经测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中,经IPTG体外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了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更多依赖于镁
2016—2017年连续2年稻田养鸭技术示范应用表明,稻鸭共养能有效防除稻田杂草,防控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等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水稻米质,
摘 要:通过T-DNA插入诱变筛选到1个拟南芥白化突变体410(定名为alfo-1),为进一步研究白化原因,测定了白化叶、白化带绿叶及野生型绿叶苗的反射光谱值和色素含量,观察白化苗的叶绿体结构。结果表明:(1)在764nm处反射光谱存在1个最高峰,白化叶的峰值最高、绿叶次之、白化带绿叶最小,说明3种叶片的色素含量、代谢功能存在差异。(2)白化苗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最少,分别为对照的4
摘 要:安徽省自2005年实施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以来,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规范实施,圆满完成项目计划,近年来超级稻新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增产增效成效显著。该文介绍了安徽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成效及主要措施,针对超级稻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措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
摘 要:试验以高产水稻品种宁粳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对比示范试验,研究了控释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生物学性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应用控释配方肥平均增产645kg/hm2,增产率为6.8%,节约成本979.5元/hm2。控释配方肥一次性施肥较常规分次施肥具有省时省工、增产、增收、节本的综合效果,加强控释配方肥技术研发集成与推广应用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减肥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摘 要:安科157系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省农科院共同选育的优质、高产、抗倒性强的小麦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6006,由丰乐种业独占该品种安徽省生产经营权。安科157产量高,稳产性好,综合抗病性强,抗倒伏,抗倒春寒,播期弹性大,易栽培,是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新品种。 关键词:安科157;特征特性;丰优栽培 中
摘 要:五优珍丝苗(粤审稻20170060)是由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用五丰A作母本,珍丝苗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籼稻组合,米质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该文介绍了优质稻五优珍丝苗在怀集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早造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质稻;五优珍丝苗;种植表现;早造;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
摘 要: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期表现;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11cm、12cm株距处理的有效穗数较14cm、17cm株距处理提高13%以上;株距为11cm、1
摘 要:以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复合水解核桃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多肽的工艺条件优化为对象,通过研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与底物浓度比及复合酶比例对核桃蛋白酶解物清除DPPH·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核桃蛋白多肽对DPP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与底物浓度比及复合酶比例对核桃蛋白酶解物清除DPPH·能力有一定影响;当木瓜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复合酶解温度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