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不若由之以渔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只有课堂改变了,学校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学生才会真正发生改变。所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应该始终成为我们学校研究的一个核心。”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生为本,促进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优秀。
  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当人培养,不要把学生当动物驯化;不仅要培养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改革依然停留在“教技能”的层面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其核心仍旧是获取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改革表面上改的是课堂模式,根本改的是观念。模式只是观念的依托,是载体。在我看来所谓的观念无非就是我们教师必须理解“知识只是提升思维品质的载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知识本身并没有任何教育功能,而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能力与思维的提升才是我们教师最值得关注和真正具有教育功能的。
  那么,怎么样的课堂设计才是符合课改基本理念的呢?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果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了课改的第一阶段,那么我觉得第二阶段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解决如何实现“授人以渔不若由之以渔”。就优化课堂而言,也就是从优教向着优学发展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目标。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一定程度上适合于现行的考试制度,但是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的发展了。“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只能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这已然与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不相适应了。可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将“知识决定命运”的观念,升级为“思维”决定命运。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不是训练记忆,也不只是教会技能。教育培养的学生,不只是聪明的学生,更是智慧的学生。
  那么,何谓“由之以渔”呢?
  “由”即经历。“由之以渔”即让学生合作、探究、质疑、发现、归纳的实践探索中,经历一次思维的生发、生长过程。回归学生自我的思维起点,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提出困惑,生成概念。即让学生在教学中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经过,把握知识发生的方向,并从中提炼方法,获得经验。
  “由之以渔”的课堂,必然是“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是罗列知识点和解析题目的批发市场,而是学生在老师带领之下自主学习发展的舞台。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多阅读,多思考,多倾听,多提问,多动手,多发现,多迁移,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的课堂,聆听无声,讨论小声,回答大声,质疑有声,从而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力,爆发出学生的学习创造的能量。
  窦桂梅老师说:“课堂的精彩,一定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精彩,为了实现儿童的自主、自立、自知、自省,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学习过程的预设中,我们努力为儿童提供自主建构的空间,设计最大可能地让儿童实现意义的创生。”“由之以渔”的课堂,正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之下,经历一个更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课堂。
  “由之以渔”的课堂,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变为设计、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己专业学习的能力、设计问题的能力、捕捉资源的能力、引导思维的能力、节奏把握的能力、归纳评价的能力、课堂驾驭的能力等,在课堂中成为一个学习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既能站在高处俯视课堂,又能蹲下身子陪伴学生成长。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两者的核心都是思维。思维是统一知识的逻輯线,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才智,设计出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知识平台,来实现“授人以渔不若由之以渔”的课改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 高效课堂已不再是新鲜事。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中高考指挥棒下,大多数教师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也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机会,但学生还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学习,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者。这就使得本就枯燥的数学课堂,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学习,更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有效性课堂的内涵、出现低效课堂的原因、如何实现有效课堂等
摘要:聋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课堂上才能达到有效。聋生预习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方法的指导,还需要建立常规制度,让聋生来重视预习,形成预习习惯。  关键词:聋生 预习 有效  正文  高效课堂如一夜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很多学校都推出自己特有的高效课堂模式。但课堂要高效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有效的预习。聋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对教材才会
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过程中应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重点目标,才可从根本上促进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的真正提升。在上述教学需求下,“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便得以凸显,该模式主要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为表现形式,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较大便利条件。本文现就先学后教这一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
数学,顾名思议是从数开始的教学,数学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而整个小学阶段,计算教学都是重点之一。  有这样一份资料显示,对几百名数学教师以及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进行调查:当你结触到数学这个概念时,你把数学想象成什么?调查的结果是:  76%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公式、法则、证明;  20%的人向道德的是烦、枯燥、没意思、成绩不及格;  4%的人回答数学使人聪明、有趣、有用。  可见计算教学内容繁多又
自学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学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此炎几点看
摘要:数学课程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这门课程无论是对于知识的培养还是对于素质的提高,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样的学科性质也就对老师的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要求。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吸收。本文通过对数学教学的思考,探究出现阶段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数学
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2011年,“房产税”取代“物业税”进入人们视野,并引起各界学者的强烈关注。然而,对个人住房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真能如预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大部分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总结而来。因此,实验不仅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知识、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所以了解生物实验类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 实验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