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的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z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在发展,需求也在提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电力服务。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有些内容只限于开发、研制和试用阶段,因此,应本着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综合考虑近期与远期、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进一步设计开发出先进、通用、标准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管理;注意问题
  1 配电自动化概念
  配网自动化: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集成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需求侧管理、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互动的关系,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
  2 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2.1 变电站自动化
  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当前城网和农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环节之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 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现在大容量发电机组的不断投运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的出现, 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更加复杂,如果仍依靠原来的人工抄表、记录、人工操作为主,依靠原来变电站的旧设备,而不进行技术改造的话,必然没法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更谈不上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
  2.2 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是指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包括配电网的高压、中压和低压三个电压等级范围内的线路自动化。它是指从变电站的变压器二次测出线口到线路上的负荷之间的配电线路。等级馈线自动化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 从结构到一次、二次设备和功能,与高、中压有很大的区别。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有: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具有控制操作、事故告警、报表、图形、数据库管理功能;负荷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测电网负荷情况,控制馈线负载,在配电网紧急情况下,对用电负荷进行监控,进行削峰、填谷,使电网负荷趋于平衡。电网事故情况下,自动切除、隔离故障区,完成非故障区域的恢复送电和重要负荷的转带及网络重构。配电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各网络间的互联,配电网管理系统与用电管理系统的互联,配电网SCADA系统及区调SCADA系统实时信息连接,获取、存储、检索、分析、诊断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包括地理坐标以及地图其它地理信息;提供电力设备以及供电服务和用户信息,实现配电网动态管理。
  3 配电自动化的立足点
  解决电网的“瓶颈”问题是加强城网和农网的建设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开拓市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决定投入巨资用于建设和改造,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配电自动化是建设和改造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当前城网和农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环节之一。
  无论是城市配电网,还是农村配电网,配电网自动化应立足于在进行配电网改造, 以真正解决配电网的实际问题, 以符合供电可靠性及用户供电的要求,不搞形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较为实际有效的电网改造中去, 解决配电网较为突出的技术问题。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时效性,满足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从用户用电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做好用户用电的服务工作,体现用户是上帝的精神。
  4 配电自动化管理
  4.1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被连续地采集更新。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一个不断更新、紧紧跟踪配电系统状态数据库。必须是配电系统的一个完整而准确的记录;配电调度员或任何一项自动化功能都能够方便地存取数据;要随着配电系统的扩充加以修改。信息管理是连续进行的动态过程,信息存入、检索和处理随时都在进行着。对用于控制的信息,其精度和实时性要求很高。用于保护的信息要求精度高并且实时性好, 能使保护在毫秒级时间内动作。在无功控制等功能中数据的精度比实时性更重要。数据采集时必须把由于顺序地扫描远方各点而造成的数据不同时性减至最小。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对此是有利的,并能提供保护所必需的快速响应。信息记录的内容包括系统各点的运行参数、事件和数值的时间标志的开关量变动等。反映系统结构变化,远方抄表直接从用户表计上自动记录到电力和电量信息。精度不受损失,远方抄表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响应时间对这一功能并不重要。同时,可以遥控切换用户表计中的机械记度器或固态记数器。
  4.2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使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后所造成的影响最小。当发生永久性故障時,首先要辨识并隔离故障线路段, 重新构建配电系统,使非故障段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典型的运行方式是由变电站通过多条放射状馈电线对用户供电。当负荷密度很大时,大多数馈电线将互连起来,以使用户有备用的供电途径。对于这种配电系统, 故障识别和恢复供电均可自动操作。当一条线路某段发生故障时,馈电线断路器将自动跳闸并自动重合一定次数, 如果故障消失则重合成功,如果是永久性故障,馈电线断路器将再次跳开并锁定在断开位置。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故障电流分布信息的分析, 推求出故障位置,在电源已经切断的条件下,自动地打开有关的分段刀闸将故障段隔离。自动化系统重新安排运行方式, 控制操作适当的刀闸和断路器, 将所有非故障线路段重新接入到供电电源上去。
  4.3 加快电网改造
  按照电网的规划, 优先安排增加电网传输容量、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的项目,优化电网结构,满足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的要求。城市配电网要实现环网结构,提高互供能力。积极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环网供电,馈线自动化,缩短故障隔离时间,缩小停电范围。对已经形成的配电网络应积极合理的装设线路分段设备、重合设备。推广在线路上装设有效的故障指示仪,变电所内装设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采用电缆故障寻址器等分散、智能型就地故障检测装置,准确并缩短查找故障点的时间。使用较好的105CV 接地故障查找仪器, 尽快确定故障点。大力开展10kV 配电网带电作业。带电接引,处理和更换跌落开关、带电立杆紧线等作业项目推行带电作业方法, 同时加强带电作业人员培训,配置工器具、带电作业车等,不断扩大带电作业项目范围。实行带电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确保安全。
  5 配网自动化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涉及的部门多,投资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配网自动化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结合当地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配网自动化的实施计划,整体考虑,分期分批实施,同时要和供电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相协调。另外,从供电局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出发,目前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应该实现配(网)调(度)合一的设计,技术上统一平台,管理上易于维护,经济上节约资金,同时也奠定了将来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已有的调度自动化的升级改造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新上调度自动化与建设配网自动化统一考虑。
  配电线路设备的户外运行环境,对开关设备、配电终端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电气和环境各项运行因素,应用中应该开发和利用可兼容扩展的管理系统模块和功能扩展性强的先进设备;而在管理过程中,更要摈弃传统的只注重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效益的做法,应提倡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解决当前和长远利益权衡问题。
  此外,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站端设备进行远方控制的频繁程度比输电网自动化系统要高得多,因此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站端设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配电终端设备中的电源用于控制开关动作,正常情况下从线路中取得,线路失电后的后备电源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实施配网自动化后,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使运行人员对网络的运行状况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改变了配电网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但对运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侯方臣,程亮. 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0)
  [2] 裴文. 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
其他文献
摘要:在現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形式建筑,尤其是钢结构桁架施工在近几年来的钢结构屋面施工项目中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应用,对屋面钢结构桁架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能够快速的找出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屋面钢结构;桁架施工;安装  近年来,屋面钢结构在我国城市钢结构建筑施工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其钢结构屋面与其他屋面结构相比较
对APMP生产线加药管线结垢物的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结垢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