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yyive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企文化的互动、互融成为校企合作的新趋向。德育课一直是技工院校实施职业指导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让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利用德育课来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对当前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此论述企业文化走近德育课堂的必要性,探讨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的具体途径。
  一、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的必要性
  1.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目前,很多先进企业正在进入文化管理阶段,对新员工不仅要求有熟练的技术,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例如责任感、爱岗敬业、时间观念、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等。学校要想使德育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取得实效,就必须引入企业文化。用鲜活的企业文化来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企业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促进德育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德育课的改革要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用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企业问题来吸引他们,在认知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把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等生动的文化要素引入到德育课堂,能够使德育课从经院殿堂中解脱出来,将理论与企业的用人实际紧密集合起来,在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德育课服务于企业的需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都要求技工院校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职业素质的主要课程,要完成服务企业的使命,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素质等方面与企业的要求保持一致,从而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日趋强烈的高品质要求。
  4.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应该一上岗就能立即开展工作。但是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与企业发生各种矛盾时,更多是源于无法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理念和价值观念等。这恰恰是不具备企业文化适应力的表现。这种不适应也阻碍了学生在岗位上发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不仅要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零距离”就业,也要关注学生在就业能力上的“零距离”。这就需要技工院校的德育课从入学起就实施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两三年的学习期间,不断的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实现“学生”到“员工”角色的“零距离”对接。
  二、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的途径
  1.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吸纳企业文化精髓
  首先,教师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技校学生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中去收集热点、难点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到自己在学习与未来工作紧密相连的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其次,走进德育课堂的企业文化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多元的,但企业文化又有着共同的内容或共性特征,例如:责任文化、质量意识、竞争与合作、诚信精神、团队协作、创新精神、沟通能力等等。技工院校的德育课应当围绕培养目标吸纳这些企业文化的精髓,注重学生企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2.变革教学方法,感受企业文化魅力
  教师要提高德育课的时效性,就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某一企业的文化,讨论前一周将主题告知学生,学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再加以正确引导。或者可以分成小组,通过宣讲小组报告来主动走近企业文化,这样教学就会充满朝气、生机和活力。另外,也可利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形式,将德育课堂打造成一个微型企业,让学生扮演不同岗位的企业员工,通过情景模拟真切地体验到企业文化的力量。辩论赛、阅读课外资料等形式也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
  3.采用柔性考评方式,增强企业文化适应力
  随着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方式也应由单调的试卷考试转变为灵活多变的柔性考试。在考试题型上可采用调研报告、课程小论文、答辩等方式;在考试方式上可采用自评、他评、团队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诚信品质、责任感等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通过柔性考评的指挥棒,引导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
  总之,让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在德育课中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内容,并且将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能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对锆含量为2.18%的掺杂型沥青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锆沥青黏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在不同的温度段降低幅度不同;含锆沥青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在200℃下表现为牛顿流
船舶是水上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船舶数量越来越多,逐渐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本文从船舶液压系统的整体设计、混合动力装置、废气经济器、载热剂锅炉等
班主任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要在实际工作中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需正确处理以下四种辩证关系。  一、常与变  班主任应多注重常规管理。但是,如果把常规当作恒规去追求、去钟爱,便会坠入形而上学的泥淖。只有把常规与常变统一起来,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在寻规中不断突破常规,进而开创班级
在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水工程安全标准研究"中,结合<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 278-90)的修订工作,分析并介绍了水利工程设计防火安全条款的主要内容.
写微博的五个技巧:  第一句话非常重要,是吸引眼球的,就像新闻标题一样。  用标点符号(全型,不是半型),不要让140个字都挤到一块儿。  用1-2-3分开你的主观点,让微博更易读。  微博最后一句话也非常重要,有引导性作用,可以发问来引导留言,或“请转发”引导转发。  发出之前,检查错别字。     博主:李开复  创新工场CEO,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  博址:htt
每年的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今年的主题是"标准使世界更安全".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旨在推动标准工作,严格执行标准,进一步发挥标准在防止和减少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中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将主要依靠知识和人才,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资金和物质资源,企业要获取整体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创造和增加企业价值,就必须构筑其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要培育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在众多的方法和途径中,合理构筑人力资源组织体系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人力资源组织体系承担着企业人力资源供给、转换和产出的一整套任务,是企业“产出”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的“
对水工钢筋混凝土墩、墙在施工中产生的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以一干河水利枢纽工程实例,总结了修补方法及避免水工钢筋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的课程方案推进也备受关注。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分制是否能够将职业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本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着重对学分制能否成功推行的几个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旨在为职业教育学分制方案的推行提供一种思路。学分制是随选课制而来的,也就是说学校按照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这就产生了学生选课制。职业院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