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方向,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基础理论指导。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重心发生了转移,对教师教学活动组织也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出发,对相关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17
教学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傳统教学模式以说教和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对学生学习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极其有限,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一般是指在物理教育学习过程中学生慢慢形成的品德与能力,是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带有物理科学特性的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生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物理知识,还要满足自身的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覆盖学生各个方面的生活,不仅注重过程培养,更注重学生自身感悟,而非结构导向。
1.2 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是立体化的,其中,文化基础主要是掌握和运用人类先辈们留下的各方面知识精髓及其精神,崇尚国家统一、崇尚真善美,把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都得到学习、理解,进而形成自身的行为表现、思维方式及价值标准。其次自主发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行调整自身学习方法,对自身学习进度进行合理评估;在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身心发展管理自我、健全人格。最后社会参与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灌输学生遵守和履行社会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的思想,使学生发展成有理想、有信念、敢作敢当的人。
2 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要点
2.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初中学生群体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讨论探究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到教学方面的层面有限,学生在知识教育被动接受的模式下,自身思维模式受到较大局限,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达成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力度,发挥自身主体意识,是教师所面对的重要问题[1]。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课节的教学主题,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手段,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了解物理原理认识和总结产生过程,了解物理理论发展的前沿知识。借助于这些背景资料,将学生的课堂学习、物理实验和自我探究结合在一起,形成习惯性的学习模式,以此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2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模式能够将具有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群体组合在一起,其组合形式和标准是多样化的,学生所进行的讨论也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划分学习小组时根据学生意见及建议,采用民主办法,在师生共同讨论下来划分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分配的成员存在差异性,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人数上也不宜太多,避免人员太多使学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在学习小组成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考核学习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并适合进行小组调整,确保小组能够起到最大作用,使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为后期教学内容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2.3 依托生活化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其知识点与生活现象结合较为密切,但是在仅注重物理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这方面特性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开展物理教学,必须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化实例充分结合起来[2]。这方面教学组织的实现,对于教学技术条件的支撑需要比较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中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工具,借助计算机辅助程序,将生活现象更加显性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将生活实例与物理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以此才能够真正将生活化实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出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自身生活化实例的选择和应用,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确保学生实例选择的科学性。
3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型特点,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师群体而言,是全面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重要契机。要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就要求教师群体能够真正认识自身教学活动与自身核心素养要求之间的不足,全面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玉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8):31.
[2]陈喜,张前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欧姆定律》课堂教学评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8):36-38.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117
教学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傳统教学模式以说教和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对学生学习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极其有限,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一般是指在物理教育学习过程中学生慢慢形成的品德与能力,是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带有物理科学特性的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生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物理知识,还要满足自身的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覆盖学生各个方面的生活,不仅注重过程培养,更注重学生自身感悟,而非结构导向。
1.2 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是立体化的,其中,文化基础主要是掌握和运用人类先辈们留下的各方面知识精髓及其精神,崇尚国家统一、崇尚真善美,把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都得到学习、理解,进而形成自身的行为表现、思维方式及价值标准。其次自主发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行调整自身学习方法,对自身学习进度进行合理评估;在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身心发展管理自我、健全人格。最后社会参与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灌输学生遵守和履行社会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的思想,使学生发展成有理想、有信念、敢作敢当的人。
2 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要点
2.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初中学生群体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讨论探究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到教学方面的层面有限,学生在知识教育被动接受的模式下,自身思维模式受到较大局限,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达成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力度,发挥自身主体意识,是教师所面对的重要问题[1]。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课节的教学主题,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手段,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了解物理原理认识和总结产生过程,了解物理理论发展的前沿知识。借助于这些背景资料,将学生的课堂学习、物理实验和自我探究结合在一起,形成习惯性的学习模式,以此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2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模式能够将具有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群体组合在一起,其组合形式和标准是多样化的,学生所进行的讨论也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划分学习小组时根据学生意见及建议,采用民主办法,在师生共同讨论下来划分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分配的成员存在差异性,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人数上也不宜太多,避免人员太多使学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在学习小组成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考核学习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并适合进行小组调整,确保小组能够起到最大作用,使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为后期教学内容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2.3 依托生活化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其知识点与生活现象结合较为密切,但是在仅注重物理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这方面特性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开展物理教学,必须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化实例充分结合起来[2]。这方面教学组织的实现,对于教学技术条件的支撑需要比较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中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工具,借助计算机辅助程序,将生活现象更加显性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将生活实例与物理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以此才能够真正将生活化实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出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自身生活化实例的选择和应用,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确保学生实例选择的科学性。
3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型特点,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师群体而言,是全面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重要契机。要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就要求教师群体能够真正认识自身教学活动与自身核心素养要求之间的不足,全面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玉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8):31.
[2]陈喜,张前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欧姆定律》课堂教学评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