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问策略单元编排的主旨是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教会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教给学生提问策略:学会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亦是难点。为此,本人在进行单元备课和教学设计时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关键问题,通过问题导学串讲精讲课文,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同时,教会学生提问策略,实现长文短教。
一、抓题眼设计问题,提取主要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围绕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学会主动思考和大胆提问。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课文标题中的中心词就是很好提问素材,而且往往有提纲挈领,直击重点之功效。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的五粒豆》时,抓住“五粒豆”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课文围绕五粒豆讲了什么故事?“五粒豆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五粒豆最后的命运一样吗?,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技能分激发阅读兴趣,也能了解故事脉络,抓住主要内容。《夜间飞行的秘密》,抓住“秘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文讲了夜间飞行的什么秘密?科学家是怎样解开这些秘密的?你还了解哪些飞行秘密呢?”……这样的提问,直接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问题导学带领学生走出了文本,走进了生活。《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则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呼风唤雨”展开提问,然后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掌握提问策略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捕捉有效信息,习得阅读方法。
二、抓关键设计问题,突破重点难点
以《爬山虎的脚》一课第二课时教学为例,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完成了生字词学习和课文内容梳理等目标。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了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对爬山虎的叶子和教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当中更侧重于爬山虎的脚的描写,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生长和怎样向上爬。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接下来该学什么呢?结合课后思考题二“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我捕捉到了第二课时的关键问题,于是抓住文中“一脚一脚”这个关键词来做文章。一进入课堂,先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直奔重点,抛出关键词(板书:一脚一脚)提问: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里可以替换为“一步一步”吗?先给出句子学生补充填空:爬山虎就是这样(
一、抓题眼设计问题,提取主要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围绕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学会主动思考和大胆提问。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课文标题中的中心词就是很好提问素材,而且往往有提纲挈领,直击重点之功效。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的五粒豆》时,抓住“五粒豆”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课文围绕五粒豆讲了什么故事?“五粒豆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五粒豆最后的命运一样吗?,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技能分激发阅读兴趣,也能了解故事脉络,抓住主要内容。《夜间飞行的秘密》,抓住“秘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文讲了夜间飞行的什么秘密?科学家是怎样解开这些秘密的?你还了解哪些飞行秘密呢?”……这样的提问,直接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问题导学带领学生走出了文本,走进了生活。《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则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呼风唤雨”展开提问,然后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掌握提问策略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捕捉有效信息,习得阅读方法。
二、抓关键设计问题,突破重点难点
以《爬山虎的脚》一课第二课时教学为例,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完成了生字词学习和课文内容梳理等目标。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了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对爬山虎的叶子和教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当中更侧重于爬山虎的脚的描写,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生长和怎样向上爬。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接下来该学什么呢?结合课后思考题二“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我捕捉到了第二课时的关键问题,于是抓住文中“一脚一脚”这个关键词来做文章。一进入课堂,先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直奔重点,抛出关键词(板书:一脚一脚)提问: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里可以替换为“一步一步”吗?先给出句子学生补充填空:爬山虎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