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专家卡斯特金指出:“学习不是玩耍,而是劳动,也不是轻松的劳动,它要求全力以赴。”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刚入学的部分学生还没有学会听课,一节课40分钟,大多数的学生精力只能集中5~10分钟,甚至更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乐于学习。数学游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1.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自然科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巧用游戏教学方法。因为在数学游戏中,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各种物体和材料,特别是当学生注意到自己的动作与物体的变化之间有一定规律时,他们就会通过一些实践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平面图形的特征的时候,我在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和长方形的纸,让学生先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边的特征,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鼓励每个学生去验证猜想。在验证的过程,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包括折纸对比,画线对比等等一些方法来验证猜想,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激发。
2.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需要理解、感知和推理,但是在数学学习中,许多规律和内容也会涉及到记忆力的培养。数学游戏中,学生必需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注意某些游戏的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记着动作、台词等,这就在对知识、经验的掌握和巩固的同时,也间接地发展了儿童的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学生在对100以内数的读写都已经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我用“按学号开火车”的游戏,这个游戏是以老师起头的:老师说“我的火车就要开”,学生要说“往哪开?”老师说“往23号开”,然后学号是23的同学就要站起来说“我的火车就要开”,其他同学说“往哪开?”然后,他随便说出一个学号,依次类推下去。学生玩的非常高兴。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要记住自己的学号,会读自己和别人的学号,还要记住游戏规则,最好玩的是谁都有可能被叫到,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保持很高的注意力,并且都参与到了游戏中。在游戏中学生明显对数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通过数学游戏促进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
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和体现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但是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即使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毫无逻辑思维可言。但是在数学游戏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模仿和重复促进数学语言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所采用的巩固游戏就是“反口令”的游戏,如师说“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学生对“老师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少”。师说“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一样多”,学生对“女生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一样多”。师说“老师的身高比学生的高”,学生对“学生的身高比老师的矮”。师说“我的年龄比你们的年龄大”,学生对“我们的年龄比您的年龄小”等,应用教室里的人物和事物,学生会更加的感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和深化。
虽然数学游戏有如此丰富的作用,但是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游戏的设计不能偏离教学内容,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是为了锻炼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游戏形式切忌单一、反复,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枯燥、乏味的感觉,失去了游戏的意义,游戏要常玩常新。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好课堂秩序,给学生一个安静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游戏中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小学)
1.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自然科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巧用游戏教学方法。因为在数学游戏中,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各种物体和材料,特别是当学生注意到自己的动作与物体的变化之间有一定规律时,他们就会通过一些实践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平面图形的特征的时候,我在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和长方形的纸,让学生先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边的特征,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鼓励每个学生去验证猜想。在验证的过程,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包括折纸对比,画线对比等等一些方法来验证猜想,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激发。
2.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需要理解、感知和推理,但是在数学学习中,许多规律和内容也会涉及到记忆力的培养。数学游戏中,学生必需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注意某些游戏的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记着动作、台词等,这就在对知识、经验的掌握和巩固的同时,也间接地发展了儿童的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学生在对100以内数的读写都已经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我用“按学号开火车”的游戏,这个游戏是以老师起头的:老师说“我的火车就要开”,学生要说“往哪开?”老师说“往23号开”,然后学号是23的同学就要站起来说“我的火车就要开”,其他同学说“往哪开?”然后,他随便说出一个学号,依次类推下去。学生玩的非常高兴。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要记住自己的学号,会读自己和别人的学号,还要记住游戏规则,最好玩的是谁都有可能被叫到,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保持很高的注意力,并且都参与到了游戏中。在游戏中学生明显对数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通过数学游戏促进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
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和体现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但是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即使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毫无逻辑思维可言。但是在数学游戏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模仿和重复促进数学语言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所采用的巩固游戏就是“反口令”的游戏,如师说“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学生对“老师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少”。师说“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一样多”,学生对“女生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一样多”。师说“老师的身高比学生的高”,学生对“学生的身高比老师的矮”。师说“我的年龄比你们的年龄大”,学生对“我们的年龄比您的年龄小”等,应用教室里的人物和事物,学生会更加的感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和深化。
虽然数学游戏有如此丰富的作用,但是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游戏的设计不能偏离教学内容,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是为了锻炼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游戏形式切忌单一、反复,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枯燥、乏味的感觉,失去了游戏的意义,游戏要常玩常新。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好课堂秩序,给学生一个安静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游戏中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市宽城区天津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