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钉缺,马蹄裂;马蹄裂,战马蹶;战马蹶,骑士跌;骑士跌,军团削;军团削,战士折;战士折,帝国灭。(著名西方流传民谣《帝国亡于铁钉》)。一个帝国灭亡因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所致,发人深省。
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空中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击中了飞机左翼前的隔热系统。一小块脱落的泡沫就毁灭了价值昂贵的航天飞机和7条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生命,实在是不值得。
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缘于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以上鲜活的事例不禁让我想起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古至今多少能人志士对于细节的重要性的精辟论述不胜枚举,但是现实中也不乏忽视细节的人存在。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陈蕃的人,年轻时日夜攻读,苦练内功,将来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有一日,其父的好友薛勤来访,看到他家庭院荒芜、杂草丛生、纸屑满地,便问他:“你小子为什么不打扫庭院来接待客人啊?”陈藩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应当治国平天下,区区一个院子有什么好打扫的呢?”薛勤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连一个庭院都不愿打扫,那又怎么能治国平天下呢?”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但是注重细节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在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教育中,注重细节显得更为重要。教育工作者是在学生心灵中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老师不经意的一次提醒,是老师一个宽容的微笑,是老师会心的一个眼神,是老师无意的一个举动,是老师无声的一次抚摸……
前几天,我拜读了一位一年级老师给家长的信,信中就其对学生教育的细节向家长反馈,内容大致包括怎样教学生学会用眼睛倾听、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在不同场合向老师问好、遵守课堂秩序、处理垃圾、认识同学、完成作业、打扫卫生、帮助别的同学捡东西等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常规中的细节问题。这位老师把平时对学生要求的一招一式在信中向每位家长一一讲述,相信他的学生在他的精细教育下能够健康成长,也相信,每位家长也能从他的教育中汲取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京有位妈妈,她家中有三口人,都喜欢吃橘子。这位妈妈每次买橘子都与众不同,她从来不是论斤买,而是数着按三的倍数买,吃橘子时每人一只。一次她买的橘子吃得剩下最后三只了,儿子拿着橘子没送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爸爸妈妈,意思是就剩三个了,你们还吃啊?妈妈给爸爸使眼色要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剥橘子,儿子一边流泪。这个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明白心中要有别人。让孩子心中有别人,能够处理好你我他的关系,这需要父母关注平时的生活细节,一点一滴帮孩子养成这种品质。后来这位了不起的妈妈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并把亲戚朋友送的祝贺钱孝敬给了奶奶。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细节教育的艺术。”由此看来,抓好细节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课题。现就如何抓好细节教育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第一,抓细节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细节”往往因其 “小”,而容易被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烦琐,不屑一顾。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带一帮孩子不能认为只要学生不闹事、不打架就可以了,实践证明:许多小事反映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如何做人的大问题。因此,细节是必须抓、及时抓、认真抓的问题。
第二,抓细节要在内容上突出重点。“细节”是一种现象,有的是有意发生的,也有的是无意发生的。所以对“细节”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抓住重点,把握方向,以点带面,推己及人,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教育,让学生懂得是为祖国、为人民,还是为自己;是“我要做”,还是“要我做”。只有抓得准,效果才实。
第三,抓细节要在时间上体现长效。“细节”,千头万绪、千姿百态,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每个人做人、做事。今天或许抓好了这个细节,明天或许抓好了那个细节。但是接下来还会经常面对无数的新面孔。所以,抓细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塑造。
第四,抓细节要在方法上讲究科学。既不能就事论事,又不能无限放大;既不能事事不放,又不能满不在乎;既不能轻易放过,又不能伤害学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抓得准,分析得深,注重实际效果,要能以理服人。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就是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唯有改变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抓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铸就辉煌!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空中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击中了飞机左翼前的隔热系统。一小块脱落的泡沫就毁灭了价值昂贵的航天飞机和7条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生命,实在是不值得。
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也就是缘于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以上鲜活的事例不禁让我想起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古至今多少能人志士对于细节的重要性的精辟论述不胜枚举,但是现实中也不乏忽视细节的人存在。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陈蕃的人,年轻时日夜攻读,苦练内功,将来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有一日,其父的好友薛勤来访,看到他家庭院荒芜、杂草丛生、纸屑满地,便问他:“你小子为什么不打扫庭院来接待客人啊?”陈藩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应当治国平天下,区区一个院子有什么好打扫的呢?”薛勤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连一个庭院都不愿打扫,那又怎么能治国平天下呢?”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但是注重细节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在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教育中,注重细节显得更为重要。教育工作者是在学生心灵中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老师不经意的一次提醒,是老师一个宽容的微笑,是老师会心的一个眼神,是老师无意的一个举动,是老师无声的一次抚摸……
前几天,我拜读了一位一年级老师给家长的信,信中就其对学生教育的细节向家长反馈,内容大致包括怎样教学生学会用眼睛倾听、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在不同场合向老师问好、遵守课堂秩序、处理垃圾、认识同学、完成作业、打扫卫生、帮助别的同学捡东西等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常规中的细节问题。这位老师把平时对学生要求的一招一式在信中向每位家长一一讲述,相信他的学生在他的精细教育下能够健康成长,也相信,每位家长也能从他的教育中汲取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京有位妈妈,她家中有三口人,都喜欢吃橘子。这位妈妈每次买橘子都与众不同,她从来不是论斤买,而是数着按三的倍数买,吃橘子时每人一只。一次她买的橘子吃得剩下最后三只了,儿子拿着橘子没送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爸爸妈妈,意思是就剩三个了,你们还吃啊?妈妈给爸爸使眼色要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剥橘子,儿子一边流泪。这个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明白心中要有别人。让孩子心中有别人,能够处理好你我他的关系,这需要父母关注平时的生活细节,一点一滴帮孩子养成这种品质。后来这位了不起的妈妈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并把亲戚朋友送的祝贺钱孝敬给了奶奶。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细节教育的艺术。”由此看来,抓好细节教育是我们永恒的课题。现就如何抓好细节教育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第一,抓细节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细节”往往因其 “小”,而容易被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烦琐,不屑一顾。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带一帮孩子不能认为只要学生不闹事、不打架就可以了,实践证明:许多小事反映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如何做人的大问题。因此,细节是必须抓、及时抓、认真抓的问题。
第二,抓细节要在内容上突出重点。“细节”是一种现象,有的是有意发生的,也有的是无意发生的。所以对“细节”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抓住重点,把握方向,以点带面,推己及人,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教育,让学生懂得是为祖国、为人民,还是为自己;是“我要做”,还是“要我做”。只有抓得准,效果才实。
第三,抓细节要在时间上体现长效。“细节”,千头万绪、千姿百态,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每个人做人、做事。今天或许抓好了这个细节,明天或许抓好了那个细节。但是接下来还会经常面对无数的新面孔。所以,抓细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塑造。
第四,抓细节要在方法上讲究科学。既不能就事论事,又不能无限放大;既不能事事不放,又不能满不在乎;既不能轻易放过,又不能伤害学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抓得准,分析得深,注重实际效果,要能以理服人。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就是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唯有改变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抓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铸就辉煌!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