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逻辑知识在中学生物教学的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inxia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逻辑(logic)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逻辑不仅是一种学科,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思考工具。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逻辑知识有明确要求,其具体内容的表述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在理解水平这个层次要求——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应用水平要求——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逻辑的人也下意识的运用它。比如,“××说法不合逻辑”、“××理论不合乎逻辑”、“××行为不合逻辑”等等。“逻辑”一词是一个十分常用的词语。但是对于“逻辑是什么?”“逻辑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很多人都不甚了了,或是一知半解。在整个高中阶段无论哪一门的学科的教学都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到了逻辑学的原理,但是遗憾的是中学阶段没有对逻辑进行系统性的教育所以造成现在用逻辑而不知逻辑的现状。正确的利用逻辑原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素养。下面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因此,要转化学困生,也应该朝着原因出发,逐步消除学困生形成的各种因素。笔者作了一些如下的初步探索。    (一)寻找焦虑心理中的‘希望点’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不想成功的孩子”。学困生考试有过度焦虑的心理,说明他们也想考出好成绩。此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帮助。教师应把握住这种心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譬如在一次正式考试之前,老师可以给学困生辅导一些与考试
故障现象:一辆2001年款帕萨特B5轿车,装备ANQ型发动机.该车加速不良,急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不能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加,且转速达到3000r/mim后很难继续上升.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总结经验,探讨学案导学的意史。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案导学;教学经验;意义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所有学段都不能忽视的“教学目标”,并且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新课标把朗读教学提到很重要的地位。的确,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朗读是用响亮清晰的声音语言转换书面文字语言以声释义的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方式。
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求我们应以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教学重点,积极地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激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1 教师应有“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本观  新课程体育教学倡导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不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意向
当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习作题材经常如出一辙,没有任何新颖性,甚至与一些作文参考书中的例文非常雷同;同时,学生习作似乎没有什么"亮点",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