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作业评价作为美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所学,还可以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某一阶段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扎实地掌握了新知内容和有关的技能,都需要将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判断。
纵观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借助课堂作业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判断,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就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作业评价环节存在缺失情况。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作业评价方式盛行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教师仍按照画面是否整洁、造型是否写实、用笔是否流畅等标准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审视。在这样标准化的评价下,学生的美术创造朝着标准方向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等被抑制,导致更多的小学生在枯燥的美术学习中产生了厌倦心理。
传统作业评级反馈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学生完成了自己的美术作品之后,教师就站在成人化和教育者的角度,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评判标准,简单地给学生的作品分出等级,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当然,获得高分的学生会感到欣喜,对美术学习充满信心,而那些获得低分的学生则会受到打击,想要改正自身的不足,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基于教师的课堂作业评价扬长补短,实现可持续发展,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传统小学美术作业缺乏全面性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借助“一画定全部”的方式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绘画结果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绘画过程进行评价,这就使得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点,不利于学生多种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对作业评价不甚重视,将作业评价当作摆设,将作业评价任务全权交给教师,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其无法获得有效的进步。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在评价小学美术课堂作业时往往会采取以下方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以及激励等功能。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对策
关注作业过程,积极进行人文评价
作业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不仅是检验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学生美术成长发展的有力工具。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作业课堂评价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对学生的绘画结果给予重视,还要对学生的绘画过程给予关注,实现课堂评价与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布置了课堂绘画任务之后,我往往會先引导学生对绘画任务进行分析思考,借此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其绘画水平的提升。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我不仅会对学生的绘画思路、绘画方式给予中肯的评价,借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还会对学生的绘画态度进行评价。当学生遇到绘画困难而不愿继续的时候,我则会点拨其思路,鼓励其继续绘画。以关于动物绘画课堂作业评价为例,我在引导学生画小动物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小动物很容易画,但是一拿起画笔就不知从何下手。在看到学生的绘画表现之后,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引导其回想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小动物,想一想其外形特点,然后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小动物的整体轮廓进行勾勒。在此基础之上,我引导学生回想这些小动物有何行为习惯、动作有何特点等,借助这种过程性评价,学生画出了造型各异的小动物。
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落实主体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价值,这里的主体价值不仅是要学生自主掌握有价值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评价中,在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在扬长补短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我在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为学生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按照这个表格中的内容,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绘画知识掌握、绘画技能把握等进行自我评价,而我会立足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优势与不足,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
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作业评价给予充分的重视,立足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运用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发挥评价作用,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纵观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借助课堂作业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判断,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就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作业评价环节存在缺失情况。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作业评价方式盛行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教师仍按照画面是否整洁、造型是否写实、用笔是否流畅等标准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审视。在这样标准化的评价下,学生的美术创造朝着标准方向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等被抑制,导致更多的小学生在枯燥的美术学习中产生了厌倦心理。
传统作业评级反馈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学生完成了自己的美术作品之后,教师就站在成人化和教育者的角度,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评判标准,简单地给学生的作品分出等级,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当然,获得高分的学生会感到欣喜,对美术学习充满信心,而那些获得低分的学生则会受到打击,想要改正自身的不足,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基于教师的课堂作业评价扬长补短,实现可持续发展,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传统小学美术作业缺乏全面性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借助“一画定全部”的方式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绘画结果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绘画过程进行评价,这就使得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点,不利于学生多种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对作业评价不甚重视,将作业评价当作摆设,将作业评价任务全权交给教师,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其无法获得有效的进步。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在评价小学美术课堂作业时往往会采取以下方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以及激励等功能。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对策
关注作业过程,积极进行人文评价
作业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不仅是检验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学生美术成长发展的有力工具。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作业课堂评价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对学生的绘画结果给予重视,还要对学生的绘画过程给予关注,实现课堂评价与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布置了课堂绘画任务之后,我往往會先引导学生对绘画任务进行分析思考,借此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其绘画水平的提升。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我不仅会对学生的绘画思路、绘画方式给予中肯的评价,借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还会对学生的绘画态度进行评价。当学生遇到绘画困难而不愿继续的时候,我则会点拨其思路,鼓励其继续绘画。以关于动物绘画课堂作业评价为例,我在引导学生画小动物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小动物很容易画,但是一拿起画笔就不知从何下手。在看到学生的绘画表现之后,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引导其回想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小动物,想一想其外形特点,然后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小动物的整体轮廓进行勾勒。在此基础之上,我引导学生回想这些小动物有何行为习惯、动作有何特点等,借助这种过程性评价,学生画出了造型各异的小动物。
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落实主体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价值,这里的主体价值不仅是要学生自主掌握有价值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评价中,在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在扬长补短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我在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为学生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按照这个表格中的内容,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绘画知识掌握、绘画技能把握等进行自我评价,而我会立足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优势与不足,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
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作业评价给予充分的重视,立足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运用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发挥评价作用,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