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非典型性模式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明确把“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据此可见,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应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但笔者认为,既然“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那么典型的探究性学习程序也不是所有探究活动的全部。相反,应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探究模式。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理念和个性化学习策略,杜绝形式化、机械化等形而上学的做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正】 建国以来,国家在湖北重点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武汉、黄石、荆门、十堰、宜昌等大中城市和部分县、市。市场经济下的区域一体化,大型企业如
有些遗传杂交实验看起来比较复杂,似乎需要多次杂交才能完成,但如果巧妙设计实验过程,完全可以简化步骤,甚至只需一次杂交就可完成。杂交实验设计题也会经常考查学生只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某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或判断果蝇亲子代之间的关系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