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并不乐观,小学是行为习惯培养起来的好时机,思维也一样,但在具体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常被忽略,使得数学教学提升空间受到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对数形结合思想有很好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在小学时,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常被忽视。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在平时的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1解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即:以形思数,帮助学生记忆;数形对照,加深知识理解;数形联系、互释,利于解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而数形结合思想又是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要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重设教材内容,注重引导学生从“图形”读懂信息、并且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在教学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评价等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意义。
2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培养学生数形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数形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理解或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含有具体数学信息的图形,以此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数形结合方式不但可以作为数学问题的另一种呈现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合理联想各种数字信息的关联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解题方法,这对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视角都是一种全新的拓展。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再鼓励学生自行总结数学信息,并将信息准确体现在图形中,最终通过观察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对于变量变化导致结果变化的情况,单纯从数字运算的角度解决问题,学生往往只局限于数字计算,并不能够理解变量、常数与结算结果的关系。此时教师与学生划出体现数学信息的图形,再进行观察分析就会得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又如学生学习数列时,教师也可以倡导学生一方面运用数列知识得出结论,另一方面用实际的图形,如数轴展示数字,看二者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由于掌握了数列的原理,学生在今后接受更为复杂的数列知识時,也能够轻松应对。
2.2在概念讲解中的渗透策略
数学概念的教学如果只局限于字面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影响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深入掌握。且概念所表现出的深奥和枯燥等特点,也对学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也可以采用以图形说明概念含义的方式,让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概念复杂的含义,还能增加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含义和书写方式时,如果单纯讲授分子、分母、分数线及其代表的含义,学生很可能把知识弄混淆。但教师如果列举图形说明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例如,如何表示7/10这个分数呢?首先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出10个足球,将其中的7个涂成一个颜色,剩下的3个涂成另一个颜色,这样学生很容易区分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数量的关系,也很容易理解了7/10这个分数的含义。此时教师再讲解各个相关概念的含义,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也为学生今后进行更为复杂、深奥的知识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2.3在公式推导中的渗透策略
学生在解题中运用公式是再熟悉不过的方式,但学生对公式的掌握不仅局限于记忆和运用,还要拓展到公式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公式的意义。数学公式仅根据原理列出一类问题规范的解决方法,没有特别的呈现方式,因此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很容易将各种相似的公式进行混淆记忆。对此,教师就需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来记忆公式。例如,教师在讲授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两个等高的三角形,并将三角形拼在一起,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找出两种图形的联系,再联系已获得的知识变通思路,得出新的公式,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新公式的意义,今后运用公式也将更为熟练。
2.4借助数字将图像具体化
通过文字能够让图像变得更加的具体,在文字和图像的双重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和精准的理解学习内容。这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使用数字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要和数字表达的信息相吻合,这样才足够严谨。如果单纯为了直观和简单而胡乱添加数字的话,那么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在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科学的运用数字和图像,使得两者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在解答带有方向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先画出坐标,然后按照题目提供的信息真实地将图像画出来,在画出来后学生需要标明相关信息,这样会显得更加直观。而在做完图后,学生还应该将题目信息带入图中确定是否存在问题,这样才能够让数形结合思想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教学始终,使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形来自主地探析抽象的数量关系,或用准确的数量关系来确定图形,以此在数与形结合下,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抽象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其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素贞.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130 132.
[2]茅隆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5):67-68.
[3]王洪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7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在小学时,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常被忽视。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在平时的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1解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即:以形思数,帮助学生记忆;数形对照,加深知识理解;数形联系、互释,利于解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而数形结合思想又是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要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重设教材内容,注重引导学生从“图形”读懂信息、并且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在教学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评价等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意义。
2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培养学生数形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数形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理解或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含有具体数学信息的图形,以此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数形结合方式不但可以作为数学问题的另一种呈现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合理联想各种数字信息的关联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解题方法,这对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视角都是一种全新的拓展。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再鼓励学生自行总结数学信息,并将信息准确体现在图形中,最终通过观察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对于变量变化导致结果变化的情况,单纯从数字运算的角度解决问题,学生往往只局限于数字计算,并不能够理解变量、常数与结算结果的关系。此时教师与学生划出体现数学信息的图形,再进行观察分析就会得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又如学生学习数列时,教师也可以倡导学生一方面运用数列知识得出结论,另一方面用实际的图形,如数轴展示数字,看二者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由于掌握了数列的原理,学生在今后接受更为复杂的数列知识時,也能够轻松应对。
2.2在概念讲解中的渗透策略
数学概念的教学如果只局限于字面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影响学生对概念内涵的深入掌握。且概念所表现出的深奥和枯燥等特点,也对学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也可以采用以图形说明概念含义的方式,让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概念复杂的含义,还能增加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含义和书写方式时,如果单纯讲授分子、分母、分数线及其代表的含义,学生很可能把知识弄混淆。但教师如果列举图形说明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例如,如何表示7/10这个分数呢?首先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出10个足球,将其中的7个涂成一个颜色,剩下的3个涂成另一个颜色,这样学生很容易区分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数量的关系,也很容易理解了7/10这个分数的含义。此时教师再讲解各个相关概念的含义,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也为学生今后进行更为复杂、深奥的知识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2.3在公式推导中的渗透策略
学生在解题中运用公式是再熟悉不过的方式,但学生对公式的掌握不仅局限于记忆和运用,还要拓展到公式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公式的意义。数学公式仅根据原理列出一类问题规范的解决方法,没有特别的呈现方式,因此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很容易将各种相似的公式进行混淆记忆。对此,教师就需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来记忆公式。例如,教师在讲授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两个等高的三角形,并将三角形拼在一起,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找出两种图形的联系,再联系已获得的知识变通思路,得出新的公式,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新公式的意义,今后运用公式也将更为熟练。
2.4借助数字将图像具体化
通过文字能够让图像变得更加的具体,在文字和图像的双重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和精准的理解学习内容。这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使用数字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要和数字表达的信息相吻合,这样才足够严谨。如果单纯为了直观和简单而胡乱添加数字的话,那么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在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科学的运用数字和图像,使得两者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在解答带有方向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先画出坐标,然后按照题目提供的信息真实地将图像画出来,在画出来后学生需要标明相关信息,这样会显得更加直观。而在做完图后,学生还应该将题目信息带入图中确定是否存在问题,这样才能够让数形结合思想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教学始终,使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形来自主地探析抽象的数量关系,或用准确的数量关系来确定图形,以此在数与形结合下,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抽象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其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素贞.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130 132.
[2]茅隆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5):67-68.
[3]王洪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