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GF)凋亡前信号各因子的表达变化及亚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体重(220±10)g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亚低温组(C组),B、C组又分为3,6,9 h亚组,动物死亡或模型不成功者剔除,每亚组8只.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及亚低温处理后脑皮质中凋亡细胞数的变化情况.RT-PCR检测
【机 构】
:
65003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003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GF)凋亡前信号各因子的表达变化及亚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体重(220±10)g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亚低温组(C组),B、C组又分为3,6,9 h亚组,动物死亡或模型不成功者剔除,每亚组8只.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及亚低温处理后脑皮质中凋亡细胞数的变化情况.RT-PCR检测每组各时相点脑皮质中proNGF、神经降压素受体3(Sortilin)及P75的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 (1)随时间的延长,B组凋亡细胞数增加(P<0.05),C组相同时相点凋亡数均少于B组(P<0.05).(2)三组中各时相点均有各因子的表达,且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上调(P<0.05);(3)C组各时相点脑皮质中各因子含量均低于B组(P<0.05).结论 (1)亚低温可减少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2)proNGF所导致的细胞凋亡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3)亚低温可能通过降低proNGF凋亡前信号的表达来减轻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胫骨骨道与胫骨平台夹角对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重建“杀伤角”的影响,初步探讨一种安全、合理的骨道技术. 方法 应用18具新鲜跟腱作为移植物在新鲜尸体胫骨侧重建PCL,所有标本骨道均采用前内侧入路,按照骨道与胫骨平台夹角不同分为A组( 30°)、B组(40°)和C组(50°),每组6例.记录测试前后所有标本骨道出口面积、骨道出口压强以及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规范化各种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办,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和上海市运动医学会承办的第一届同济大学肩膝关节镜运动创伤手术操作学习班[2011-04—07—080(国)]将于2011年6月23—26日在上海举行,学习班邀请国内著名关节镜微创专家做专题报告并进行手术演示,
随访时间长短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了使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更科学、客观,本刊对临床研究论文随访时间的要求如下: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创面随访时间〉6个月,断肢(指)再植功能重建及骨支架修复随访时间〉12个月,关节功能重建、脊柱脊髓损伤修复重建的随访时间〉2年。随访时间未达以上要求的临床研究论文我刊将限制刊发。
获得性低位髌骨指继发于创伤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等形成的以髌骨远离股骨滑车或髌韧带缩短为特点,是TKA术后髌骨不稳的表现之一.可能与术中髌骨外翻,不恰当的截骨,外侧松解,髌下脂肪垫的完全切除和髌腱短缩等相关[1-4].其中,由于膝关节线抬高而髌骨相对股骨处于正常位置所引起的髌骨位置异常称假性低位髌骨[1,2];由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瘢痕形成或髌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7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7—70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结果本组32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
过去50年里,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发展迅猛[1],切开复位内固定一直是髋臼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法[2].近20年来,许多学者提出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髋臼前后柱骨折,但是由于解剖学形态复杂、周围血管神经丰富,该技术的应用受到许多技术性难题的限制。
目的 模拟严重失血性休克后过量复苏发生继发性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的情况,建立一种稳定、可靠、低廉的大鼠IAH模型.方法 16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门静脉缩窄组,每组8只.门静脉缩窄组经腹分离门静脉,恒定缩窄;假手术组仅予以开关腹,分离门静脉.两组动物均采取腹部束缚,经股动脉插管放血致失血性休克,平均动脉压(MAP)维
在交通过程中,老年人是弱势群体(社会群体)中最弱势的一部分.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老年人介入社会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因而也增加了受交通伤害的危险. 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人口的老龄化,即平均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上世纪40年代平均生存年龄为40岁,50年代为50岁,60年代为60岁,70年代为70岁[1]。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疗效.方法 45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15~58岁.交通伤28例,高处坠落伤17例.其中骶骨骨折14例(Dennis Ⅰ型5例,Ⅱ型9例),骶髂关节脱位12例,骶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6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合并骨盆前环损伤9例,合并肢体其他骨折4例.牵引复位,在CT室中应用体表定位纸定位入针点,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