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田径课,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水平,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如今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因素,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田径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为了得知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效果,我们一共定制了250份调查问卷,对某学校中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150份,女生100份,一共回收了245份问卷,总回收率为98%。然后我们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处理。
一、影响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主观因素
一是大学生没有较好的田径锻炼能力。如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逐渐减少了田径课时,这样就无法保障学生的田径锻炼时间,同时,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很多学生没有较好的田径能力和水平,为了应付考试,会突击训练,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是对于田径项目,学生没有较高的自我训练要求。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并没有重视自己的田径训练成绩,对自身要求较低;很多学生认为田径项目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还有较多的学生认为没有保障训练时间和条件。
针对这种情况,要想促使大学田径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将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需要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明确大学体育的目的,促使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来获得一种成就感。另外一个方面,课后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将相应的客观条件提供给学生,如运动器械、运动场地等,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课后锻炼,将学生田径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加强锻炼,从而持续提高学生的田径技能。
二、影响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质量的客观因素
一是田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第一专业体育素养就是示范动作,第二专业体育素养就是教师的讲解能力,而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的学生对田径专业教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学生田径课学习态度的养成以及专业技能的获得都会受到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影响,从而对田径课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努力,促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拓展,通过一言一行,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田径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的基础上,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使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是田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对于田径成绩的考核,往往会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理论成绩、平时成绩、技术评定以及达标评定。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都不认可现行的体育成绩考核体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因此,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有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存在于田径成绩的考核过程中,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田径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完善和健全。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明确学习的侧重点。合理确定田径成绩考核标准,可以促使田径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获得有效提升,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田径锻炼,达到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是田径课程教学课时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大部分普通高校中,跳高、跳远、铅球以及跨栏等都属于田径课程,这些体育运动项目有着较强的技术性,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但是如今普通高校逐步调整了田径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田径课时数,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田径项目的学习和锻炼;另外,因为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那么学生就无法有效地掌握相关技能,这样就加大了田径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起来也有着较大的困难。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如今的田径课运动教学中,诸多因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贯穿于田径训练之中,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广新,张爱华.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1):112-115.
[2]徐振芳.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12):55-57.
[3]赵先卿,杨继星.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1,2(1):143-145.
关键词:田径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为了得知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效果,我们一共定制了250份调查问卷,对某学校中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150份,女生100份,一共回收了245份问卷,总回收率为98%。然后我们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处理。
一、影响田径课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主观因素
一是大学生没有较好的田径锻炼能力。如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逐渐减少了田径课时,这样就无法保障学生的田径锻炼时间,同时,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很多学生没有较好的田径能力和水平,为了应付考试,会突击训练,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是对于田径项目,学生没有较高的自我训练要求。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并没有重视自己的田径训练成绩,对自身要求较低;很多学生认为田径项目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还有较多的学生认为没有保障训练时间和条件。
针对这种情况,要想促使大学田径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将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需要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明确大学体育的目的,促使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来获得一种成就感。另外一个方面,课后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将相应的客观条件提供给学生,如运动器械、运动场地等,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课后锻炼,将学生田径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加强锻炼,从而持续提高学生的田径技能。
二、影响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质量的客观因素
一是田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第一专业体育素养就是示范动作,第二专业体育素养就是教师的讲解能力,而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的学生对田径专业教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学生田径课学习态度的养成以及专业技能的获得都会受到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影响,从而对田径课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努力,促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拓展,通过一言一行,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田径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的基础上,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使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是田径课程成绩考核体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对于田径成绩的考核,往往会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理论成绩、平时成绩、技术评定以及达标评定。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都不认可现行的体育成绩考核体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因此,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有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存在于田径成绩的考核过程中,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田径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相应的考核标准进行完善和健全。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明确学习的侧重点。合理确定田径成绩考核标准,可以促使田径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获得有效提升,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田径锻炼,达到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是田径课程教学课时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大部分普通高校中,跳高、跳远、铅球以及跨栏等都属于田径课程,这些体育运动项目有着较强的技术性,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但是如今普通高校逐步调整了田径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田径课时数,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田径项目的学习和锻炼;另外,因为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那么学生就无法有效地掌握相关技能,这样就加大了田径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起来也有着较大的困难。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如今的田径课运动教学中,诸多因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贯穿于田径训练之中,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广新,张爱华.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1):112-115.
[2]徐振芳.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12):55-57.
[3]赵先卿,杨继星.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1,2(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