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背景下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实现工程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针对工科数学建模课程与实验体系,强化课程案例问题的“工程性”与“专业性”,突出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性”和“创新性”,结合数学建模竞赛等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我院构建形成了以“数学建模课程”为基础,“数学建模实验”为训练手段,“数学建模竞赛”为实践平台的三级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增强数学建模在工程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教育;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111-02
  一、引言
  当前,工程教育在高校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其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此,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国石油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已有7个工科专业进行试点,其中大多专业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作为一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数学思维、增强工程创新能力有着独特优势。
  目前,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数学建模》课程与实验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为了满足工程教育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现行课程与实验体系仍存在需要改革和完善的方面:(1)课程“案例问题”基础性强,而“工程性”与“专业性”不足,无法满足工程教育的要求;(2)实验内容中“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过多,“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偏少,不利于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建模工程创新培养体系总体设计
  1.具有工程教育支撑性的课程体系。针对现行数学建模案例“工程性”与“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深入调研“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勘查工程”及“安全工程”等工科专业对《数学建模》课程体系的培养需求,明确梳理《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对于工程教育核心课程的支撑作用与知识关系图谱,如图1。
  2.数学建模工程创新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围绕工程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工程性案例库”和“创新性实验题库”的建设,优化课程案例体系,强化实验内容的“设计性”和“探究性”,增强和发挥《数学建模》课程体系在工程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优势,总体设计流程如图2。
  三、强化工程教育特色,优化课程与实验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性教学案例库”。调整优化现行教学案例体系,构建以“专业问题”为导向的案例体系。目前教材大多以“模型方法”为主线,基础性、类型重复案例设置较多,且工程适用性欠缺,易造成工科学生学习倦怠。为此,对相应章节的“案例问题”进行删减与调整合并,进而结合工科专业问题和工程性竞赛题目,通过筛选、简化和加工,设计增加了面向我校相关工科专业的案例问题。例如,针对我校油气储运专业,结合教材中“自来水输送的最优规划问题”,拓展引申到储运专业所涉及的“输气管道优化问题”,从而紧密结合工科专业特色。具体的“工程案例问题”设置情况见表1。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体系的调整和“工程性案例问题”的设计,建设完善了面向工程教育的数学建模教学资源。
  2.完善实验资源建设,发挥工程创新培养优势。对于工程教育而言,数学建模实验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参与度更高,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性更强,在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中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现有数学建模实验内容“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过多,而“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内容偏少,无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工程创新培养中的优势。因此,在现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训练,增加“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题目,具体包括:(1)减少对于Matlab等数学软件基本操作的单独训练,转而在具体实验题目中进行导向性训练。(2)调整优化对于“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本數学原理所进行的重复性“验证实验”训练。(3)结合工程案例,增加“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题目。具体实验题目的调整及设置情况见表2。
  四、结论
  我院构建了具有工程教育支撑性的《数学建模》课程与实验体系,完善了课程与实验的工程性教学资源建设,突出了案例问题的“工程性”与“专业性”,强化了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性”和“探究性”,并充分结合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促进了《数学建模》课程在工程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蕾,林红,陈华,桑兆阳.面向工科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147-148.
  [3]杨蕾,陈华.工科专业数学选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方法[J].科技信息,2011,(5):7,416.
  [4]谢治州,严忠权,罗晓宾.数学类专业的数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09-114.
其他文献
利用培育过程中的湖北白猪Ⅲ系的一世代的77头育肥猪和39头后备公猪的材料进行了生长胴体和体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配置了用胴体性状或活体性状以估测瘦肉率不同的多元回归方
本文针对近年来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出现的伤亡情况,综合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对于中小跨径桥梁多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梁或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箱)梁的形式,对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目前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悬臂浇筑
一、概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本文在对劳动合同法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法的出台给用人单位带来的影响,并提
现代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现场故障诊断手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工程机械故障诊断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架构的工程机械设备远程监
摘要: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程组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森林防火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课前给出教学案例、学生讨论分析等阶段的教学过程,以解决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业务实践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改革;森林防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0-0097-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密切相关。然而磁共振扫描仍缺乏评估血栓长度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创新性的通过调整T1序列的扫描顺序,成功获得延迟相T1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