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意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现如今实验教学的目前状况和我们寄予的期望,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方法。也对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优点进行了讲解。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改之后,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都有了很大改变和延伸,接下来我们对高中物理教学该如何建立实验教学模式作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
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他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辅助方法。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新课程改革大大稳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实验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知识储备,所以学生们为了适应新课改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我认为,新课改下实验教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每个实验都要动手操作。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教材中所有的安排的需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老师必须落实,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活动,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
2)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教材中需要学生做的实验越来越多,而这些实验的种类又各有不同,有的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有的需要个人单独完成、有的需要老师亲自动手,而这些实验都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把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不仅凸显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新课程改革对实验要求没有太多限制,例如他不会指出你必须使用什么器材、采用何种方法。完全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大家互相交流方法、利于实验顺利完成。通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探讨出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构想和实施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自己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要想办法解决,不能一味依赖老师。要不断使自己独立的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自控能力。可想而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未来教育领域的新方向。
1.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构想
有关专家认为:自主进行科学研究他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案、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在物理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老师不断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有利于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老师制定教学方案。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与老师的合理引导相结合,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试验设计。所以,科学研究方法应该大力引入课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自控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案存在两个误区:
(1)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物理实验可有可无,物理课程主要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就行,忽略的物理实验的特点和优点。
(2)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可以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例如,忽略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是学生被动学习,是一种老师讲解实验的过程,学生听实验,然后自己琢磨,把里边的注意事项背下来,能应付老师即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高效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内涵
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爱好者和探索者。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不断寻找新的实验方法,总结实验中存在的困难和自认为自己最棒的地方,通过考试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评定,使自身有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二、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老师设定要进行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但实验的具体方法和器材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老师不设定要求。同学可以选择小组或个人进行试验,但必须保证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完毕后,老师挑选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讲解,然后老师进行点评。
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具体操作、分析探讨、总结报告等几方面。具体实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小组进行、个人独立完成、老师协调帮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中并不要求老师参与太多,而是完全把实验时间就给学生,老师只是做一个辅助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负担,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果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那么老师的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老师的指导为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长期下去也会产生一个矛盾,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老师的指导会形成矛盾,老师不能不指导,也不能指导过渡,所以这就要求老师适度的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具体指导方案。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对实验的各个要素有清晰的把握,如果需要锻炼学生自主因素的实验,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对于需要锻炼同学合作意识的实验,务必让学生按小组合作完成,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不同分类的实验老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措施,达到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
总之,自主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来确定,最终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刘沛然.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
[2]雷闻韬.运用临界条件解决高中物理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J].亚太教育,2016(04)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
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他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辅助方法。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新课程改革大大稳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实验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知识储备,所以学生们为了适应新课改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我认为,新课改下实验教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每个实验都要动手操作。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教材中所有的安排的需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老师必须落实,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活动,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
2)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教材中需要学生做的实验越来越多,而这些实验的种类又各有不同,有的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有的需要个人单独完成、有的需要老师亲自动手,而这些实验都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把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不仅凸显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新课程改革对实验要求没有太多限制,例如他不会指出你必须使用什么器材、采用何种方法。完全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大家互相交流方法、利于实验顺利完成。通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探讨出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构想和实施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自己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要想办法解决,不能一味依赖老师。要不断使自己独立的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自控能力。可想而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未来教育领域的新方向。
1.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构想
有关专家认为:自主进行科学研究他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案、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在物理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老师不断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有利于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老师制定教学方案。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与老师的合理引导相结合,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试验设计。所以,科学研究方法应该大力引入课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自控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案存在两个误区:
(1)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物理实验可有可无,物理课程主要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就行,忽略的物理实验的特点和优点。
(2)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可以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例如,忽略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是学生被动学习,是一种老师讲解实验的过程,学生听实验,然后自己琢磨,把里边的注意事项背下来,能应付老师即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高效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内涵
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爱好者和探索者。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不断寻找新的实验方法,总结实验中存在的困难和自认为自己最棒的地方,通过考试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评定,使自身有进一步的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二、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老师设定要进行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但实验的具体方法和器材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老师不设定要求。同学可以选择小组或个人进行试验,但必须保证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完毕后,老师挑选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讲解,然后老师进行点评。
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具体操作、分析探讨、总结报告等几方面。具体实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小组进行、个人独立完成、老师协调帮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中并不要求老师参与太多,而是完全把实验时间就给学生,老师只是做一个辅助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负担,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果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那么老师的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老师的指导为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长期下去也会产生一个矛盾,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老师的指导会形成矛盾,老师不能不指导,也不能指导过渡,所以这就要求老师适度的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具体指导方案。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对实验的各个要素有清晰的把握,如果需要锻炼学生自主因素的实验,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对于需要锻炼同学合作意识的实验,务必让学生按小组合作完成,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不同分类的实验老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措施,达到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
总之,自主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来确定,最终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刘沛然.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
[2]雷闻韬.运用临界条件解决高中物理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J].亚太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