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的“颤音”

来源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左手“颤音”技法是古筝艺术“以韵补声”一个最具特色的重要技法。近些年来,随着新作品的出现,在左手技法迅速增多的情况下,这一技法的使用逐渐减少而被忽视。尤其青年学生不善运用。作为古筝专业教师如若不加以重视,这一技法很难传承下去。为此,本文对颤音、颤音的功能、颤音的种类、颤音使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指出颤音的使用是由演奏者的修养来决定的,它可以是演奏者慎重采用的表情手法,也可以是演奏者技巧欠缺的标志。因此,教师如何去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好颤音技法,又如何去运用,如何去发展,是每个筝人都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医学教学与其它教学一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在这一对矛盾中,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也就是说学生是主体.但如果把学生这一群体只单纯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其
编者按:巴蜀古琴是华夏琴学两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极重要的一系支脉。汉唐时,蜀中琴风大盛且风格初成,琴家赵耶利以“吴声清婉,蜀声噪急”喻其快意之势。清中晚期蜀琴立派,径自绵延传承至今不坠。为呈现巴蜀古琴在当下新的历史环境中的整体传承状况、琴人群体、琴学发展与琴事活动,本刊邀请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杨晓副教授对曾成伟、江嘉祐、唐中六、何明威四位古琴专家进行深度学术访谈,并以专题连载的形式共飨读者。透过对琴家
文章通过对中西音乐教育思想中“知识观”与“技能性”观念的考查,认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与西方音乐教育思想,在表现形态上之所以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区别,是因为对“知识观”与‘‘
我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高职医疗和高职护理专业,这些初中毕业的学生通过5年学习将获得大专文凭.
速滑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分析速滑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在速滑教学中,通过加强体育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
本文从声音的内外感觉,阐述了听觉、视觉、动觉内外感觉的不一致性,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各种感觉进行调控,以达到声音的良性循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介绍了新研制的防风抗滑液压自动对中夹轨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