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教学的影响称为考试的反拨作用或后效作用。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对教和学两方面。本文主要着重研究对教这一方面的影响,“教”指的是教师和学校,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评估等。我们通过对TEM-4指导过程中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进行探讨,加强教师对课程设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模式设计的各个环节挖掘创新点,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四级考试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影响
基金项目:2013年长沙医学院院级课题长医研[2013]1号-22
一、前言
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目的在于考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它既是对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的基础阶段终点测试,又是一种较全面地检验学生真实水平的权威性测试,其考核成绩不但已成为学生就业的通行证,同时也成为检验各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英语精读课作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干课程,在传授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就当前英语精读课的教学现状来说,还难以达到培养合格英语人才的客观要求,对于提高学生专业四级过级率的作用发挥上,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改革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专业四级考试,已成为精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现状
第一、教学观念滞后。当前多数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是坚持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上课时教师一堂课讲到底,考虑完成讲授内容多,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教学内容单一。自2004年教育部发起突出听说能力培养的教改后,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发展到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英语四级的考试重点也逐步从考查英语语言知识向考查英语综合应用转变,但是当前的英语精读课仍然以教材讲解为主,以讲授英语语法与词汇为主,这显然难以满足对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第三、授课模式单调。授课模式是教师讲课所采取的程式和方法,没有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课堂质量。当前大学精读课几乎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蔡基刚(2009)对21所大学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大学精读课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占到52.6%。
三、英语专业四级对教学的新要求
一方面,侧重综合语言能力培养,输入与输出并重。当前四级试题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获取输入信息(听、读)和产出输出信息(写)能力的整体要求。从输入范围来看,相对更加宽泛。阅读、听力、写作的选材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从输入速度看,阅读材料为5篇约1800个单词的文章,平均阅读速度为120个单词,平均答题速度从每题1.67分钟缩短为每题1.25分钟。在输出量上,要求能在35分钟之内根据要求写出一篇长度为200词的短文和一个56-60词的便条。这充分表明,当前的四级考试重在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细化的语言技能。
另一方面,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重。交际能力考查主要通过便条写作完成,属应用文写作,其分值比重占到了10%,比原来所占分值提高了整整1倍。从以上的英语精读课现状和当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难度看,现有的英语精读课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通过专业四级考试的需求。
四、对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许多语言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学,而不是教,教师的“教”只有借助于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大纲》设置了三个题型:复述故事(retelling a story);即席讲话(talking on a given topic);交谈(role-playing)。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组织復述课文、讨论作者观点等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可以组织学生间的辩论和问答。
其次,改革教学模式,构建以综合语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堂。新的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增加了对综合能力和交际能力考查的比重,要求学生打下良好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均衡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任务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丰富教学策略,完善教与学的方法体系。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法,还要把良好的“学”法教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外也能通过自学不断提高综合英语能力。教师要将精读教学与文化导入结合起来,备课时穿插讲解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深刻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益。教师要教给学生专项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通过词典学习语法、如何强化听力等,或者给学生专业四级备考提出自学建议,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备考等等。
参考文献
[1]黄洁.tem-4十年改革与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理工高教研究,2008(4).
[2]孙毅.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新大纲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高教与经济,2006(3).
[3]汤岩.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教育探索,2010(12).
[4]王守仁.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界,2006(5)
【关键词】专业四级考试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影响
基金项目:2013年长沙医学院院级课题长医研[2013]1号-22
一、前言
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目的在于考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它既是对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的基础阶段终点测试,又是一种较全面地检验学生真实水平的权威性测试,其考核成绩不但已成为学生就业的通行证,同时也成为检验各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英语精读课作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干课程,在传授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就当前英语精读课的教学现状来说,还难以达到培养合格英语人才的客观要求,对于提高学生专业四级过级率的作用发挥上,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改革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专业四级考试,已成为精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现状
第一、教学观念滞后。当前多数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是坚持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上课时教师一堂课讲到底,考虑完成讲授内容多,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教学内容单一。自2004年教育部发起突出听说能力培养的教改后,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发展到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英语四级的考试重点也逐步从考查英语语言知识向考查英语综合应用转变,但是当前的英语精读课仍然以教材讲解为主,以讲授英语语法与词汇为主,这显然难以满足对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第三、授课模式单调。授课模式是教师讲课所采取的程式和方法,没有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课堂质量。当前大学精读课几乎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蔡基刚(2009)对21所大学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大学精读课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占到52.6%。
三、英语专业四级对教学的新要求
一方面,侧重综合语言能力培养,输入与输出并重。当前四级试题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获取输入信息(听、读)和产出输出信息(写)能力的整体要求。从输入范围来看,相对更加宽泛。阅读、听力、写作的选材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从输入速度看,阅读材料为5篇约1800个单词的文章,平均阅读速度为120个单词,平均答题速度从每题1.67分钟缩短为每题1.25分钟。在输出量上,要求能在35分钟之内根据要求写出一篇长度为200词的短文和一个56-60词的便条。这充分表明,当前的四级考试重在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细化的语言技能。
另一方面,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重。交际能力考查主要通过便条写作完成,属应用文写作,其分值比重占到了10%,比原来所占分值提高了整整1倍。从以上的英语精读课现状和当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难度看,现有的英语精读课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学生通过专业四级考试的需求。
四、对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许多语言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学,而不是教,教师的“教”只有借助于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大纲》设置了三个题型:复述故事(retelling a story);即席讲话(talking on a given topic);交谈(role-playing)。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组织復述课文、讨论作者观点等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可以组织学生间的辩论和问答。
其次,改革教学模式,构建以综合语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堂。新的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增加了对综合能力和交际能力考查的比重,要求学生打下良好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均衡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任务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丰富教学策略,完善教与学的方法体系。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法,还要把良好的“学”法教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外也能通过自学不断提高综合英语能力。教师要将精读教学与文化导入结合起来,备课时穿插讲解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深刻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益。教师要教给学生专项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通过词典学习语法、如何强化听力等,或者给学生专业四级备考提出自学建议,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备考等等。
参考文献
[1]黄洁.tem-4十年改革与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理工高教研究,2008(4).
[2]孙毅.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新大纲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高教与经济,2006(3).
[3]汤岩.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教育探索,2010(12).
[4]王守仁.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界,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