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的诊断和胸腔镜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p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在腹膜透析(腹透)并发胸腹瘘的患者中CT腹膜造影诊断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通过胸腔镜手术治疗8例腹透并发胸腹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腹膜造影,将对比剂碘海醇(50 ml∶15 g)混合在2 L腹透液,然后将稀释的对比剂经腹透管注入腹腔,1 h后行胸部及上腹部CT扫描。胸腔镜手术中将无菌生理盐水注入胸腔,通过腹透管把二氧化碳气体注入腹腔,通过逸出气泡的位置对膈肌缺损进行定位并修补,最后行胸膜固定术。

结果

胸腔积液的CT值增强至(155±57) HU,胸腹瘘可确诊。5例术中可见明确的膈肌缺损予直接缝合,另外3例未能寻到膈肌缺损处。手术时间为(152±50) min。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在术后3周开始恢复正常腹透。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1~68个月),随访无复发。

结论

对于腹透合并胸腹瘘的患者,CT腹膜造影可明确胸腹瘘的存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可使患者恢复腹透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依布替尼克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以DLBCL细胞系SUDHL10细胞(GCB亚型)、HBL-1(ABC亚型)以及8例DLBCL患者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MSC)共培养后,显微镜下计数向MSC趋化迁移及与MSC黏附的DLBCL细胞数,ELISA法检测MSC的CXCL12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DLBCL细胞的CXCR4表达水平;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索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511例MDS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511例MDS患者中,共检测到83个突变基因,439例(86%)患者伴有至少1个基因突变。对涉及的83个基因依据其功能进行分类,突变频率依次为表观遗传相关基因(50%)、剪接子相关基因(37%)、信号传导相关基因(34%)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74例,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根据测量的容积结果分为A组(EATV≤75 ml),B组(75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