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猜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思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往往忽视非逻辑思维,包括顿悟、猜想等直觉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猜想,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经历 猜想能力 教学实践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案例:
  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课堂教学上,我刚出示了例1:"2.958保留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一些学生就马上举手回答:
  生1:老师,是3.00。
  生2:不,应该是2.96。
  生3:我觉得应该是3.10......
  课堂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了。
  我本想让学生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迁移思考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但学生猜想的答案让我意识到,如果在这时我打断学生的争辩再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于是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猜想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到这个答案呢?"
  生4:因为2.958接近3,所以2.958≈3,但因为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根据小数的性质,2.958≈3.00。
  生5:因为2.958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我认为应该看小数部分的第三位,千分位上是8,满5,要进,所以2.958≈2.96。
  生6:因为2.958接近3,但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十分位和百分位上的数都满5了,要向前一位进1,所以2.958≈3.10。
  听完发言后,我再让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猜想过程,结合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去认真地思考、讨论,哪一个猜想的方法是正确的。同学提出了不少的疑问:
  生7:要保留两位小数,为什么要把它们先看成整数呢?
  生8:运用四舍五入方法求整数近似数的时候,要看省略尾数左起的第一位。那么求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应该看哪一位呢?
  在同学的质疑和思辩中,学生们逐渐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清晰起来了,其实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相似,要看省略尾数左起的第一位,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
  课后反思: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理念,就这节课自己的教学,谈谈下面几点认识:
  (一)结合教材,创设猜想的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尽管改进了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设疑、启发观察、提问题思考的一步步引导,很难充分地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这一份主动性尤其珍贵,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如果当学生说出猜想的答案时候,老师就马上制止了,继而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原本教学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相反老师尊重学生的发现,并没有因为教学顺序被打乱而去责怪学生,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猜想。正是在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因而他们勇于猜想;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同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索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把握教材,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
  索的活动。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学生提出了好几种猜想的答案,教师并没有因为对的答案而忽视了其它想法,因为每一个猜想过程都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建,如把2.958看成3.00近似数的同学就是没有准确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师立足于学生猜想的教学更能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猜想,能使学生正确、深化理解知识,重塑知识结构。
  (三)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学会猜想。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以此课为例,如果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我便马上判断对错,而不是让学生分享猜想过程,久而久之,会使其他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猜想在数学学习中是胡思乱想,随便说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去碰碰运气。猜想不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它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下的合理推测,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而不是凭空想象,因此学生学会怎样去猜想,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十分重要,如引导他们怎样整合材料、提出疑问,有如何猜想结果或问题解决的途径。猜想的实现途径,可能是探索试验、类比、归纳、构造、联想、审美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等,老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数学思考进行猜想,注重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
  参考文献
  [1]张惠名.数学猜想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刘浩文.数学:让我们合理地猜想
  [3]《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主编郑强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新形势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了,而本文就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现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  一、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面对新颖的教育难免会有好奇,也会有抵触,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为小学生能否热爱学习的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就是
胰腺癌每年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十万分之八,80% -85% 的胰腺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或远处转移阶段,失去了手术根治肿瘤的机会.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能降低其后
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不断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检出率不断增加.虽然CSF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其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针对性治疗措施的研究受到临床重视,对防治CSFP引发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
期刊
摘要:向量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之外,它也是几何、代数的研究对象,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的桥梁,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它研究问题可以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向量的这一特征,例举了向量在不等式、三角、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空间几何中的应用,体现了向量应用的广泛性。  关键词:向量 应用  向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向量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之外,它也是
期刊
唱彻《阳关》泪未干② ,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碧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 ,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注 ]:①此词是作者闲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从以数量为主的规模化发展阶段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大学治理依然是21世纪中国高等